人民网健康·生活

梦游,最好寻求医生帮助

云南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陈福新

2019年08月09日14:20 来源:健康报网

丽丽今年7岁,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她常常睡到半夜就起床,在房间里无目的地来回走动,五六分钟后自行到床上睡觉。家里人第二天询问她,她却对头天夜里发生的事一无所知。家里人带她到儿科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却没有发现异常。奶奶说孩子一定是惹上了鬼神,这是“鬼牵着”,必须送鬼方能保平安,可是迷信活动搞了几次,依然丝毫不见任何效果,孩子仍然梦游。无奈之下,只好到心理门诊咨询。

其实,丽丽患的是“梦游症”,即睡行症,俗称“迷症”。这是一种睡眠障碍,是指熟睡之后,不由自主地下床或出户游走,游走时呈熟睡状态,呼之不醒,自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梦游症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即入睡后的前2小时~3小时。

游走发作的时间一般为几分钟,多为一些重复性的动作,如小孩起床小解后,就在屋内来回游走,拿起东西又放下;梦游期间可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但多含糊不清,很少能进行长时间的交谈,能够躲避一般的障碍物,甚至可以乘车,但人处于迷糊状态,有一定的危险性。梦游症多发生在少儿期(6岁~12岁),持续数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自行消失,一般男多于女。现代医学认为,梦游症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一是悲伤或心理刺激过度;二是家庭不能给儿童足够的关心和温暖;三是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这样的孩子脑发育迟缓,觉醒系统机能有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功能渐渐变得正常起来,梦游症自然便会消失。

梦游症对自己和他人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梦游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最好及时到心理门诊或者失眠门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免延误病情。梦游症无特殊治疗药物,根据临床经验可使用长效催眠药物,如鲁米那,扎来普隆等,能够延长浅睡眠,明显缩短深睡眠,使梦游不易发生,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同时可配合心理治疗,给予危机干预,如采用以情制情法,用语言、趣闻、故事、奖励等使其心神振奋,并引导其扩大活动范围,多接触社会,开阔心胸,活跃情绪。小孩在睡前不要看惊恐电影、电视、小说或听紧张、吓人的故事,可减少梦游症的发生。

(责编:郎玥(实习生)、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