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防控应从知到行
王倩 梁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是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为减轻居民的慢性病负担,健康中国行动将实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动纳入其中。7月31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专家就具体行动目标和路径进行了解读。
管理好生活方式这张“盾”
“当前,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占所有慢性病的八成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指明了4类重大慢性病的严峻防控形势。
除了单独列明4个慢性病防治行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也皆与慢性病防控密切相关。健康中国行动总体目标要求,到2022年,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到2030年,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表示,虽然4类重大慢性病的特点不同,但其防治的基本原则和重点环节是一致的。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也是影响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不健康饮食、运动不足导致的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与肺癌、慢阻肺发生密切相关,过量饮酒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肝癌,吸烟是脑卒中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等。
“4大慢性病防治行动的个人部分均倡导大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强调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位居民都应主动学健康知识、树健康理念、习健康行为,从根本上预防慢性病的发生。”雷正龙说。
用好早诊早治这支“矛”
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慢性病的预后与疾病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雷正龙表示,发现越早、干预越早,治疗和管理的效果越好,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郑哲说,“心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第一大死因,几乎每5名死亡者中就有2名为心脑血管病患者,平均每12秒就有1名心脑血管病患者死亡。而如果积极预防、提早发现危险因素,该病可以得到较好控制。”
如何早发现、早治疗?郑哲强调,居民需要对健康知识、自身健康状态等有一定了解。一要通过正规渠道接收健康知识,摒弃没有科学依据的内容。二要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慢性病发生率以及发病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三要了解身体指标标准值,例如血压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空腹血糖超过7毫摩尔/升可能为糖尿病等。(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此外,郑哲强调,密切关注身体健康状态,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其中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者等高危人群应尤为注意。发现问题也不用害怕,要选择正规机构接受规范治疗。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同时表示,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癌症的早诊早治,一直推行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包括城市和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针对妇女的“两癌”筛查项目等。但是,并非所有的癌症都适合筛查。“癌症筛查需要具备特异性和灵敏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同时方便且经济。具备上述条件的可进行癌症筛查的有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
基层是慢病防控主阵地
“重点防控的慢性病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越是常见、多发,基层发挥作用的空间就越大。”王辰说,“目前,基层医务人员对于各种慢性病的规范治疗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王辰认为,基层是筛查和管理慢性病的主阵地,守好这个阵地需要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大医院要对基层发挥辐射作用,专科医生要跟基层医生加强合作,基层医疗机构也要加强慢病防治体系,包括基础设施、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建设。
王辰以慢阻肺防治举例说,全国14亿人口中,慢阻肺患者占了1亿。慢阻肺发展到后期,以憋气为突出症状,其痛苦程度与濒死感受相当,因此早期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国家已将肺功能检测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项目,并专门把慢阻肺纳入分级诊疗的疾病里。一旦主动做肺功能检查,会有很高的几率发现是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然而在基层,肺功能仪往往是缺位的,吸入药等常见用药的配置也不够健全。”问题主要在于意识薄弱,以及由此带来的治疗规范性不足。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提出,社会和政府要推进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开展超重肥胖、血压血糖增高、血脂异常等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对此,郑哲认为,将三者放在一起可以节省资源、提高效率。“这几个方面控制住了,实际上就把很大比例的心血管病发病率控制住了,可以防止更严重的危害发生。”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