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郭兰:双心医学实施模式之一—心脏康复治疗

2019年07月18日17:36 来源:2008东北国际心血管病论坛

目前已广泛呼吁对心脏疾病进行适当的心理支持,临床及前瞻性调查均显示了这种要求的正确性,心血管科最常见的冠心病和高血压人群中,抑郁发生率分别为9. 2%和4. 9%,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5. 8%和47. 2%,另一项很早的研究已发现40-50%的心肌梗塞患者有较高的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在一年的随访中,20%的病人仍然有焦虑情况存在,出院后的前6个月,抑郁发生率为20-30%之间,有3%的病人虽然功能得到恢复,但长期存在抑郁,一些证据显示,患者配偶所经历的心理痛苦实际上比疾病恢复期的患者更为严重,那些接受了简单心理干预的患者比常规的治疗患者能更好应付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更愿意配合各种治疗。

另外在心血管门诊病人中也存在较高的心理障碍,有调查发现对连续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 焦虑发生率为42. 5%,抑郁发生率为7. 1%, 而心血管门诊心血管医生对抑郁/焦虑患者诊断率低,分别为3. 7%和2. 4%。对抑郁/焦虑患者治疗率更低,均为2. 4%,精神心理障碍在心血管疾病人群中具有如此高的发病率,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特别是心肌梗死后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较差的预后, 因此对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干预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干预, 需要综合的疾病管理模式, 既要兼顾躯体疾病的治疗,加强心脏病的二级预防,又要注意精神心理障碍的干预,这也是 “双心医学”的模式。虽然目前多数医院都设有心理门诊,但病人通常不会自己想到要去看心理科,虽然心理学已成为医学院学生的必考科目,但并未落实到临床实践,心脏科医生在临床中往往只想到介入、搭桥这些治疗技术,针对这样的状况,建设“双心医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让心脏科的医生接受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识别病人心理障碍并处理相应的一部分病人,或把心理科的医生请到心脏科会诊,严重的可以转介到心理专科治疗。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障碍,手术和介入医生不重视患者心理障碍的评估和处理,也不愿意努力去学习有关知识,因此,培养一批既懂心脏又懂心理的临床“双心”医生, 从而从疾病整体的角度对心血管病合并的精神心理障碍及早识别、及早诊断及综合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理性化的服务,一站式地解决患者的躯体、心理问题,并把复杂和重症病例转到心理门诊和精神科治疗。

什么是“双心医学”模式的最佳方式呢? 笔者所在的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设置有心脏病的康复区,康复区负责心血管病(包括心外科和心内科)术前教育,手术后早期和出院后的康复治疗及随访。心脏康复区的医务人员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运用了“双心医学”模式。

心脏康复的定义是1964年WHO提出的心脏康复的定义是:要求保证使心脏病人恢复适当的体力、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在社会上重新恢复尽可能正常的位置,并能自主生活,1995年美国公共健康服务中心的定义:心脏康复是综合的长期计划,包括医疗评价(medical evaluation)、 运动处方(prescriptive exercise)、纠正心脏危险因素(cardiac riskfactor moditication)、教育(education)、咨询(counseling)行为干预(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心脏康复的目的是提高病人的功能水平,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研究证实心脏康复通过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和运动训练等综合方案可以达到心脏康复的目的。

心脏康复的内容包括有处方的运动疗法、心理、营养、教育、职业及社会咨询等。它是通过有医生、护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医疗小组为心脏病人提供综合医疗服务,使病人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活状态。其中运动疗法是心脏康复综合医疗中的核心部分,有处方的康复运动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心脏康复工作人员在心脏康复的过程中一直注意到病人的心理问题,外科手术前教育是给与病人术前的讲课,讲课手术过程,手术后的监护情况,手术康复的方法,如开胸手术后康复的过程,减少病人焦虑的状态,手术后有治疗师到床边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必要时胸部物理治疗(包括拍背排痰),在此过程中患者获得心理支持,可以尽早离床、尽早出院,减少并发症。出院后的开胸手术后的病人可以给以随访,关注心理障碍和运动能力和必要的抗凝治疗状况。

介入手术病人住院期间就给以PCI手术后的康复运动教育(每周一次),教授冠心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介入手术过程、其他冠脉搭桥和药物治疗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同时讲述可能的心理障碍和危害性,同时讲述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醒病人关注心理问题,必要时心脏康复门诊进一步处理。

电话预约病人参加心脏康复门诊,每周有一次心脏康复区内进行心脏康复门诊咨询,由心脏康复区的医生咨询了解冠心病病人介入和冠脉搭桥手术后的危险因素控制的情况,给与运动评估和运动治疗指导,同时评估有关的心理状况,如发现有心理问题给以处理,并给与 戒烟的处理,提高病人二级预防的力度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每周康复区有两次的双心门诊的时间,心内科其他的同事在门诊或病房发现的心理问题转介过来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理障碍和以心脏病症状表现的心理障碍病人进行进一步评估和药物及简单的心理治疗和相应的运动治疗。对严重的病人给与转介到本院的精神心理研究所进一步治疗。

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已经是医学界的共识,大量研究还证明:运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的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Lavie等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并且不论患者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效。Richard等对522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平均长达4年的追踪观察,结果显示:运动治疗能够使合并抑郁障碍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降低73%。同时该研究结果还提示:只需要较小程度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即可降低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以及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国内学者研究同样得出了相似的结论:3个月的运动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心理障碍。运动治疗对心血管疾病和负性心理应激两方面都有肯定的疗效。

在运动治疗前,须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①确认患者有无器质性病变及程度;②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程度,既往治疗情况,有无复发史等;③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建议患者到配有专业康复医疗设备的医院进行运动评估获得运动处方, 并遵循个体化的运动处方进行运动治疗。运动处方包括运动频率、 强度 、 时间和方式,根据患者的兴趣、 需要及健康状态来制定。根据运动试验结果 (如静息心率、 最大心率、 血压和心电图) 、病变程度、 左心功能状况和症状来确定运动量,运动强度以50%~70% 最大摄氧量或60%~80%的最大心率 (运动试验结果), 自觉劳累分级(RPE)达13为宜。根据运动训练实施过程中患者对训练的反应, 以及再评定的结果, 不断对运动处方进行修订。对于所有患者,医生应鼓励其进行每周至少5天、最好7天,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如上所述)有氧锻炼,辅以日常活动如散步、园艺、家务,两次的抗阻训练,包括哑铃、弹力带等应用。

经过多年的实施和观察显示心脏康复治疗是双心医学实施的模式之一,全程的心脏康复评估和治疗已把双心医学的融入其中,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 

(责编:王晓华、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