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贞医院刘宇扬:慢性心衰长期管理任重道远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趋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数量日益增加,我国拥有着巨大的“潜在”的心衰高危人群。北京安贞医院刘宇扬教授指出,心衰是一种长期进展性严重的心血管慢性疾病。只有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慢病的发生,才能够延缓它们最终走向心衰。尽管目前在我国心衰治疗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受患者经济能力、创新药医保覆盖,以及有效的长期管理模式缺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心衰仍是尚未攻克的顽疾之一,长期管理任重道远。
我国成人心衰患者基数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心衰普及率不高、民众对其普遍缺乏基本认知,很多患者错失了最佳诊疗时机。不仅如此,心衰导致反复住院,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即使在现有的标准药物治疗下,我国心衰患者住院频率高,经济负担重以及死亡率居高不降等诸多治疗需求尚未获得满足,防治形势严峻。心衰防控关乎民生。提升慢性心衰的诊疗水平,重视并加强对其长期管理势在必行。”刘宇扬在分享心衰诊疗现状时指出。
近年来,在医学界科学家、学者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心衰领域在规范推进及治疗方法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2018年10月,随着《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发布,为中国心衰诊疗标准化、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翻开我国心衰整体防控的新篇章。新版《指南》在2014版的基础上,在心衰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在心衰的药物治疗方面,新版指南充分与国际接轨,已经被纳入欧美指南的创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也被18版指南列为一类推荐。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于2017年获中国优先审评上市,一年后进入指南一类推荐,并已纳入山东,江苏、安徽、湖南、吉林和西藏六省医保,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并促使心衰患者及时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
刘宇扬认为,心衰疾病管理需要社会、医院和个人多方参与,多方贡献,建立慢性心衰全程管理模式。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心衰管理建设:首先,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衰患者,需要谨遵医嘱,接受标准化治疗;其次,通过分级诊疗,建立心衰患者长期随访机制,联动社区,行成“家庭-社区-医院”三层联动的体系;最后,加强患者疾病教育,尤其关注患者长期疾病管理,授之以渔,让患者成为自己的健康顾问。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