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专家共话中医药:注重中医药疗效 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和国际化发展
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7日下午,由人民网·人民健康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阿斯利康支持的第二届中医药国际化论发展坛暨“中医药助力心脑血管健康管理”全国启动会在人民日报社报告厅举行。
在圆桌论坛环节,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余海洋、阿斯利康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彬、《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主任付晓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刘宇扬等来自医学界与行业企业的嘉宾,围绕“如何打造中西医并重,彰显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如何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和国际化”及“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前景探讨”等话题展开了热烈交流与探讨。
加强中西医并重
彰显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
“中医药在慢病管理方面,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有独特优势。因为中医的养生、运动、膳食等理念,对于慢病的改善、防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表示。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阿斯利康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彬表示,加强中西医并重,彰显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需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实现:第一是要有学术支撑,包括加强和规范循证医学数据和真实世界数据收集和研究。第二是要有政府的导向和支持。第三是要在广泛基层医疗机构落实基层慢病防治工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主任付晓霞认为,落实基层慢病防治要注重对慢病防治指南的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宣讲的形式让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指南的内容,从而真正的应用在他们的临床工作当中。
注重中医药疗效
促进中医药质量提升和国际化发展
“当前中医药国际化仍面临两大问题,第一是药物成分问题,第二是制造工艺的问题。”王建业表示,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提升中药材的品质,规范化种植,保证道地药材基本药效,生产无公害的中药材。同时还提供更多的临床有效证据,不仅需要通过现代医学研究它的作用机理,还需要拿出过硬的循证证据,这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前提。
余海洋表示,中药质量也是影响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关键,中药质量不仅决定着中药的终端产品,还决定着中成药的疗效。“针对中药疗效的认可,目前也逐步从单纯的实验室证据转向了人用经验和临床实验相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余海洋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刘宇扬表示,西医更遵循循证证据和指南推荐。“中药需要有更严谨临床试验设计,有更好的循证学证据,才能被国际认可,真正走出国门,让我们医生在指南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目前已经存在一个唯一进入《欧洲心血管指南》的中药,其通过严谨的试验设计,获得高质量证据,值得借鉴。”
坚持守正创新
助力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
“中医药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具有引领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通过科技创新发掘中医药科学内涵,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是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余海洋表示,综观中医药的几千年的发展史实际就是中医药的创新史,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首先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其次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最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讲好中医药故事。
黄彬认为,通过原创优势和现代科技的结合,中医药的质量提升和科技创新有巨大的潜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现代科学层面来规范和扩大中医药的使用,已成为可能。推动先进信息技术和传统中医药学的融合发展,特别是从关键技术研究入手,重视临床疗效的评价、作用规律的认识和规范化的应用,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