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解读麻醉的几个问题

姚 兰

2019年04月26日10:33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主讲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麻醉科手术部主任 姚 兰

如今,大大小小的手术都离不开麻醉。但因为陌生感,不少人对麻醉有诸多误解。还有人认为全麻会让人变傻、局部麻醉风险小、长期饮酒的人“麻不倒”,真的是这样吗?

曾经,麻醉技术还不够精进,外科手术大夫尝试过用压迫颈动脉的方式,让病人大脑暂时缺血,导致暂时昏迷;或用木棍打晕,处于轻度昏迷状态,再进行手术。如今看来,这些行为十分野蛮,无形中增加了手术风险,给病人二次伤害。但当时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麻醉是高精尖的学科。全身麻醉多是通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等方式让病人从清醒→睡眠→意识消失,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麻醉医生还要进行一系列处理,包括在患者自主呼吸消失后进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严密监测患者体征,比如心率、血压的变化,保证患者在安全无痛的状态下,进行手术。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要做出即刻判断及稳准狠的处理。

全麻好还是局麻好?麻醉种类要根据具体病情和种类决定。比如手术部位,体表肿瘤多选择局麻,但对开胸、开腹等大手术而言,全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在麻醉科有句话:“有小手术和大手术的区别,但没有小麻醉和大麻醉的区别。”即便是局部麻醉,如果患者状态不佳,比如贫血、低蛋白血症,也可能出现药物毒性反应。如今,临床上使用的都是短效的麻醉药物,手术完成后,只要停药,药物代谢完毕,患者很快能苏醒。

全麻会不会变傻?老话说“是药三分毒”,不少人认为全麻会影响智力,尤其对儿童。相关研究表明,无论是否接受全麻手术,孩子的智力没有明显差别。

而且,如果病情不会影响患儿发育,医生会推迟不需即刻进行的手术;等到患儿三四岁以上再做手术。6岁前,神经系统和很多脏器系统发育旺盛,如果不是病情需要,避开这些时期会更好。

术前,医生会评估是否“获益大于风险”,比如伤者脾脏破裂大出血,可能有其他并发症。医生会和术者、家人沟通,做出迅速判断,如果获益大于风险,就要做手术。麻醉医生会尽可能规避风险。

有的老人全麻手术后,出现记忆力下降,感觉是麻醉的问题。孩子在发育期,老人在衰退期,两者都是特殊的群体,处理时会格外重视。但药物都有适应证和禁忌证,有疗效也有副作用,这都会因人而异,但麻醉医生会尽可能规避或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对65岁以上老年人,麻醉医生会根据其全身情况,更精准地拿捏药物和麻醉时间,保证体征的平稳。此外,大样本临床试验并没有发现麻醉与记忆力下降有关。但有可能在个别患者身上出现问题。

哮喘患者可以麻醉吗?如果患者在哮喘发作期,一般会先转入相应科室,等到病情稳定后,择期手术。手术前,麻醉医生会了解既往史,比如高血压是否控制良好、糖尿病是什么状态、是否有心衰等,从而寻找最佳方案。

无痛分娩对孩子好吗?随着医学发展,麻醉已走出手术室,参与到舒适化医疗中,比如无痛分娩。以前,生孩子要硬挺;如今,很多孕产妇会选择无痛分娩。

但也有人质疑:无痛分娩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吗?对于产妇而言,分娩时的疼痛,过度紧张、担忧,导致很多产妇的内环境紊乱,不规律的宫缩还会影响胎儿的供氧,并没有益处。目前,无痛分娩的良性反馈更多,多采用硬膜外置管,与剖腹产相比,给予的药物浓度非常低。

房颤患者手术前,需停用华法林一类药物吗?如果患者要做的手术可能会大出血,要停用华法林等抗凝剂。通常来说,患者需停用5~7天,保证手术时躲过血药峰值。

酒量大的人,麻醉的剂量也大?酒量大的人,肝酶、其他代谢酶都比较活跃,但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患者对麻醉药物很敏感,有的不敏感,其实与酒量没有太大关系。

麻醉前要禁食多久?为避免患者消化系统内有食物残渣,一旦出现呕吐现象,导致误吸,会危及生命。目前,手术前禁食时间已缩短到6小时。但孕产妇或某些疾病的患者,有可能需要延长禁食时间。▲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