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50岁以上近二成人“骨脆脆” 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5倍

记者 耿兴敏

2018年11月06日08:47 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者按

喜欢大量喝咖啡的人要注意了!喜欢吸烟提神熬夜的人更要注意了!!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为32.1%,是男性的5倍;而65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超过半数。同时,我国低骨量人群更是数字庞大,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这些人都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10月20日是第21个骨质疏松日,其主题是“战胜骨质疏松”。专家指出,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是骨质疏松高发的主要原因,而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尤为明显,因此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如何预防骨质疏松?专家建议,一定要从生活方式干预入手,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营养、规律运动、多晒太阳、适当促进钙的营养和吸收。另外,戒烟、限酒、减少大量咖啡的摄入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

咳嗽,就感觉背痛?你可能被骨质疏松症招惹了。记者近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

为掌握我国居民骨质疏松症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科学制定骨质疏松症防控政策,从今年开始,国家在中央转移支付地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支持下,抽样选取全国11个省份44县(区)2万余人,开展了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目前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工作已经完成。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副局长张勇表示,骨质疏松症是影响居民健康最常见的骨骼性疾病。疾病早期通常没什么明显临床表现,如果不引起重视,随着病情进展就会导致疼痛、脊柱变形、骨折等情况,致残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会导致巨大的医疗和照护成本。

65岁以上女性半数骨质疏松,50岁+女性患病率为男性5倍

张勇介绍,以此次调查获得的中国人峰值骨量数据为基准,按照国际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即骨密度降低程度达到或超过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均值2.5个标准差时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计算患病情况。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其中男性为2.2%,女性为4.3%,女性相当于男性的2倍。另外,城市地区为3.5%,农村地区为3.1%。

值得注意的是,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明显提高了,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是男性的5倍。城市地区为16.2%,农村地区为20.7%。

调查数据表明,我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城市地区为25.6%,农村地区为35.3 %。这意味着,女性65岁以后骨质疏松的人超过一半。

通过文献检索和国际比较发现,我国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水平(50岁以上为6.0%)与各国差异不大(美国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5.1%,加拿大为6.6%,韩国为7.3%),女性患病率水平(50岁以上为32.1%)显著高于欧美国家,与日韩等亚洲国家相近(美国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6.5%,加拿大为15.8%,韩国为38%)。

50岁以上低骨量人群近五成,是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

张勇介绍,骨密度降低程度介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均值1-2.5个标准差者,称为低骨量人群。

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其中男性为34.4%,女性为31.4%;城市地区为31.2%,农村地区为33.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其中男性为46.9%,女性为45.9%;城市地区为45.4%,农村地区为46.9%。

在未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4.0%,其中男性为35.2%,女性为32.8%;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57.4%,其中男性为49.9%,女性为67.6%。

“这些庞大的低骨量人群,正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张勇说,与此同时,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其中男性为10.5%,女性为13.0%;城市地区为17.8%,农村地区为8.1%。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知晓自己患病的比例也较低,40~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0.9%,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也仅为7.0%。

2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2.8%,其中男性为2.5%,女性为3.2%,城市地区为5.0%,农村地区为1.5%。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为3.7%,其中男性为3.2%,女性为4.3%。即使在城市,也仅有7.4%的人接受过骨密度检测,农村为1.9%。

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是骨质疏松高发主因

张勇表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骨量积累水平越高,中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晚,症状与程度也越轻。

一方面,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也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诸如,不平衡膳食、静坐生活方式、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因素,不仅影响基础骨量积累水平,也导致中老年后的骨量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

50岁以后低骨量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开始增高,主要与年龄增大所致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而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尤为明显,因此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原主任王临虹研究员表示,雌激素本身能够促进骨含量的保持和防止骨流失,女性到绝经后,一般是45~50岁,卵巢功能下降后会造成雌激素下降,其保护作用也会下降,就会造成骨质疏松。所以绝经后骨质疏松程度快,主要是因为雌激素保护作用的下降。

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控形势还将日益严峻。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及骨密度检测率较低,也是导致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的重要原因。

低骨量状态和骨质疏松症前期通常都没有明显临床表现,由于公众对骨质疏松症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质疏松症防治能力不足,我国居民骨密度检测率较低,大部分居民在骨量下降初期没有采取及时防控措施,而在出现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后才发现自己患病,延误了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最有利时机。

张勇表示,国家卫健委将推进相关举措,比如加强骨质疏松症重点人群防控,以绝经后妇女和中老年人群为重点,加大膳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加大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加强对骨质疏松症的有效干预及老年人群的跌倒预防。

预防骨质疏松症,要从健康生活方式入手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岩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夏维波主任告诉记者,这次调查结果显示,低骨量人群在我国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人群,也是我们需要重点防护和关注的人群。

那么对于低骨量人群该进行怎样干预呢?首先,一定要从生活方式干预入手,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营养、规律运动、多晒太阳、适当促进钙的营养和吸收,这是第一步。另外,特别要改变其他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减少大量咖啡的摄入,

夏维波提醒,因为所有慢性病都要长期防控,必须要有良好的依从性。第一,呼吁大家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对疾病重视了才可能会坚持。第二,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良好沟通,以及不同级别医院转诊渠道的畅通,比如将慢病管理的重点下放到基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促进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更好的服药依从性。还有就是希望未来有更多更好的药物,让病人吃起来容易,用起来方便,就可以增加依从性。

夏维波指出,对于女性而言,绝经以后雌激素下降,吸收的部分高于骨形成,就会出现大量的骨流失,所以绝经后妇女就容易患骨质疏松症。那该如何补充钙?夏维波建议,首先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充足营养,包括充足的钙营养。比如说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钙800~1000毫克,我国居民均衡膳食大概可摄入钙400毫克左右,通过喝牛奶完全可以达到800-1000毫克。如果喝不了牛奶,可考虑用外源性的钙剂补充,但不建议一上来就先服钙剂补充。“在真正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时候,一定要到医生那里去看病,而不是说自己随便补补就能解决问题。” 夏维波说。

王临虹则表示,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推荐食补钙。但针对特殊人群,比如儿童期、青少年期,在成长非常快的时候,还有钙需要量大的,比如孕产妇、绝经期妇女,还有老年人,则需要专门补充钙。王临虹强调,孕产妇应是补钙重点人群,一方面是哺乳孩子需要,一方面是妈妈本身自己的钙要增加。另外,哺乳期妇女也需补钙。

相关链接

有心脑血管病,不能随意补钙

适当补钙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调节血压,比如,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女性较易骨质疏松,应通过科学补钙予以防治。

但是,如果过度补钙就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比如大量补钙后,血钙浓度骤增,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动脉中沉积物的形成和血管硬化。国外有研究发现,女性过量补钙使冠心病和中风概率分别增加了25%和15%。因此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患者,宜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取钙。

成年人钙摄入量应为每天800mg;特殊人群,如>50岁,推荐摄入量会更多一些。专家特别推荐“5个一”的食补方法,不仅有效还很安全。

每天一包奶。钙的最好来源是牛奶,每1ml牛奶大概含有1mg钙,且其吸收率较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者其他奶制品。

每天一把豆。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皮等)也是钙的良好来源,宜每天食用。

每天一斤菜。虾皮、海藻类、绿色蔬菜也含有较多的钙,但像虾皮可能盐分多,不适合高血压患者,所以多吃蔬菜是比较好的选择,尤其是深绿色叶子菜。

每天半斤水果。补钙不是水果的强项,但是有助于钙的吸收。

再加一小把坚果。坚果有益健康,但不可过量,最好一周50~70克之间。

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和咖啡。少喝或不喝咖啡、可乐等碳酸饮料,这些饮料会妨碍钙的吸收,加速骨质流失。务必戒烟。

每天晒20分钟太阳。晒太阳可以产生维生素D,帮助钙质吸收。 (闻唱)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