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天水市中医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

2018年10月12日14:22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

近年来, 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努力遵循中医思维模式, 大胆改革传统疾病诊疗模式, 积极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 2012年,糖尿病科和脑病科、针推科联合试点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实施方案》(天市中医〔2012〕20号),脑病科以缺血性中风,糖尿病科以糖尿病为试点病种,探索尝试一体化诊疗服务新模式, 突出了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了综合诊疗服务,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 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提高临床疗效, 我院将在多个学科(如儿科、骨伤科等)遴选病种,推广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重新完善制定了《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实施方案》,争取在时机成熟后,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纳入到多学科诊疗团队中。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

为了使急诊抢救病人及时治疗,保证急危病人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急诊科开设绿色生命安全通道,对急危重症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并制定了《急危重症抢救绿色通道的有关规定》《急诊病人就诊绿色通道制度》等相关制度。加强了医院急诊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急诊绿色通道。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等各类急危重患者,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加强急诊与临床科室间衔接,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同时,与市一院“胸痛中心”签订协议,对急诊胸痛病人按绿色通道急转胸痛中心进行救治。同时,外派急诊人员在省内外急救中心进行强化培训。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医院牵头在全市组建了中医医院医联体,在医联体内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采取免费接收进修人员,为加强医疗质量体系建设,建立了以我院重点专科为主的紧密型专科联盟,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

医院完善了日间手术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先行在外一科、妇产科、肛肠科筛选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建立病种清单,试行日间手术,以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待取得一定经验后,逐步在医院其他科室推行。同时,我院在医联体内建立了急慢分诊、双向转诊制度,对术后病人和诊治后恢复的病人,转向基层医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五、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

我院临床药学室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工作,制定相应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同时,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院联系,为医联体内医院陪养药学人员,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方式,指导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满足患者新需求。我院有20余种临床疗效显著的院内制剂,可在医联体内调剂使用。医院还与快递公司签约,开展了中药配送等服务,有效缩短患者取药环节等候时间。

六、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为完善医院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医院各职能科室完善制定《优质服务行为规范和文明用语》,来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同时,对职能科室主任分配联系科室,完善行政查房制度,下科室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关键部门如妇产科、肛肠科、泌尿科、外科等科室完善保护患者隐私设施,加强患者隐私保护教育。

邀请精神科专家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科、精神科培训,争取在脑病科设置精神科,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同时进行心理指导。

完善医疗纠纷预处理制度及流程,在门诊及住院部公布了投诉电话和投诉地点,医患纠纷协调办公室人员提前介入摸排,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医护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及医疗质量,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技巧,防范医疗纠纷。(天水市中医医院供稿)

(责编:许晓华、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