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全方位、多层次改善急诊医疗服务

2018年09月28日16:36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急诊科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经历两代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创业,目前已形成医疗、教学、科研并重的现代学科格局,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急危重症救治单元,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江西省医学领先建设专科”、“国家急诊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西省急诊质控中心、急诊专科医联体牵头单位。

科室历来以急危重症为重点,不断探索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完善急诊急救服务体系,全方位、多层次改善急诊医疗服务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

在江西老区实现急诊医学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的创建,打造以急危重症监护治疗、急性中毒和理化因素所致疾病、创伤和急腹症等亚专科特色。围绕不出江西就能完成目前国内主要急危重症抢救技术的目标,完善了EICU的建设,收治了大量的急危重症患者,开展了床旁血滤、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纤支镜、床旁超声、ECMO、PiCCO、IABP等新技术项目,填补省内空白,占领了区域急危重症综合抢救的制高点。长期致力于全省重症中毒和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综合抢救,开创了了急性重症中毒的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新模式,形成了重症中暑的血液净化、脏器功能维护、调整血凝状态等专科特色治疗,大大提高了中毒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近年来省内率先开展了急性多发伤和急腹症的确定性手术的综合治疗,畅通了急性创伤的绿色通道,简化了急性创伤的救治流程。

长期致力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救援体系建设,成为全省卫生应急工作的主力军。近年来科室肩负了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甲流的主要筛查和诊治工作,为我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建设群众满意的平安江西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科室积极响应国家医改的号召,始终奋战在医改的最前线。按照急诊病人“三区四级”理念,在国内较早规范开展分区诊疗、功能一体化服务;和院前急救系统建立了信息网络联系,开创直升机参与院前急救,大大提高了急救的效率和便捷性;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急诊专科医联体,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技术下沉;积极参与省市县共建,和赣州、景德镇、上饶、新钢、宁都等地建立了紧密的医、教、研联系,对这些地市医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技术帮扶;定期派人到南昌市青山湖社区门诊坐诊、讲座,为基层老百姓送去了家门口的三甲医院医疗服务;致力于建立远程会诊及多中心病例讨论机制,和赣州等地开展了床旁实时视频会诊,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为当地提供了宝贵的诊治意见。医联体帮扶远程医疗的终端覆盖全省地市边缘。

科室历来重视与各专科的密切协助,以急诊为前哨,致力于急救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孕产妇危重病救治中心、新生儿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中毒中心等八大中心的筹备和建设,推行急诊流程再造,目前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心平台并有序运行,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抢救效率和成功率。

致力于高素质急诊团队的打造,为科室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急诊科是医院相对艰苦的行当,急诊人面临种种困惑,诸如专科发展前景不明确,疲于奔命应对综合抢救,不能在某一领域深入;科研相对薄弱,临床工作繁忙,科研方向和专科有较多交叉;从医环境较差,甚至连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人才队伍外流、专业不稳定是行内普遍现象,多年来一附院急诊队伍坚定信念、任劳任怨,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廉洁奉公,为全省人民提供最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保持稳定队伍、吸引培养高素质人才 。目前已形成一支朝气蓬勃、拥有合理结构的高素质优秀专业团队。现有各类医护专业技术人员160余人,其中医疗正高职称者7人,副高职称者9人,硕士、博士学历占85%以上,一年以上海外学习背景者4人,拥有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省教育系统高校骨干教师、省委组织部远航学者各1人,1人被卫生部聘为国家应急专家。近年来开展多项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各类科研,参与多项国家专业指南、共识的撰写,与海内外同行广泛进行学术交流。

科室一直秉承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本着急诊人无私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综合、便捷、高效的急诊特色发展道路,面对17万的年急诊量提供7×24小时不间断医疗服务,每个岗位都能全面掌握急救能力,每位医护人员都能够独当一面,上级医师随叫随到,确保医疗安全,这本身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是不同于其它专科的艰苦实践。多年来全科医护人员在学科带头人黄亮教授的带领下,无怨无悔的坚守了全省风口浪尖的医疗阵地。2018年科室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学科带头人黄亮教授2017年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中国急诊医学事业引领者”荣誉奖。

突出亮点

一、按照急诊病人“三区四级”理念,在国内较早规范开展分区诊疗、功能一体化服务。三区即“红区”为抢救监护区,“黄区”为密切观察区,“绿区”为普通诊疗区,四级即“一级”为濒危病人,“二级”为危重病人,“三级”为急症病人,“四级”为非急症病人。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安排区域就诊,合理的人力资源配备,优化了急诊流程和舒适人性化的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平均候诊时间,减少了急诊患者的滞留,减少了医患矛盾、患患矛盾,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创造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和院前急救系统建立了信息网络联系,开创直升机参与院前急救。大大提高了急救的效率和便捷性,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死亡率,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三、着力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的建设,打造以急危重症监护治疗、急性中毒和理化因素所致疾病、创伤和急腹症等亚专科特色,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不出江西就能完成目前国内主要急危重症抢救技术的目标,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1、创建了急诊ICU,收治了大量的急危重症患者,开展了床旁血滤、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纤支镜、床旁超声、ECMO、PiCCO、IABP等新技术项目,填补省内空白,占领了区域急危重症综合抢救的制高点。

2、长期致力于全省重症中毒和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综合抢救,开创了了急性重症中毒的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新模式,形成了重症中暑的血液净化、脏器功能维护、调整血凝状态等专科特色治疗,大大提高了中毒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3、省内率先开展了急性多发伤和急腹症的确定性手术的综合治疗,畅通了急性创伤的绿色通道,简化了急性创伤的救治流程,提高了反应速度,争取了宝贵“黄金”救治时间,提高了急性危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四、加强与各专科的密切协助,以急诊为前哨,致力于急救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孕产妇危重病救治中心、新生儿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中毒中心等八大中心的筹备和建设,推行急诊流程再造,目前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心平台并有序运行,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抢救效率和成功率,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五、重视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急诊团队,狠抓医疗质量,提供综合、便捷、高效的急诊特色优质医疗服务。面对17万的年急诊量提供7×24小时不间断医疗服务,每个岗位都能全面掌握急救能力,每位医护人员都能够独当一面,上级医师随叫随到,确保了医疗安全,减少了医患矛盾,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六、狠抓落实“患者是我亲友,人民至高无上”的服务理念。设身处地把患者当做亲友,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尽全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急诊ICU监护后病房全员随访,将后续治疗康复延伸至社区家庭,与社区及医联体基层医院联动,力争同质化服务,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供稿)

(责编:李轶群、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