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尿失禁不治也能拖成大病 不同患者治疗方法各异

北京医院泌尿外科教授 张耀光

2018年07月09日07:53 来源:健康报网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两亿人遭受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困扰,其中女性尿失禁发生率高达34%。在我国,同样也有上千万患者正饱受尿频、尿急、尿失禁等排尿障碍的折磨。然而,目前公众对排尿障碍认识不足,觉得是上了年纪的自然表现,甚至认为发生了排尿障碍是治不好的,延误或放弃治疗。

尿失禁不治也能拖成大病

65岁的张阿姨是一名退休职工,熬过了艰难的下岗期,满心欢喜的迎来退休生活,可是偏偏困扰多年的尿频问题越来越严重。张阿姨原本只是尿频,随着年龄增加,憋尿时小腹更是痛到难以忍受,现在已经到了包着成人尿不湿出门活动的地步。这对于张阿姨来说可谓是“有苦难言”,更别提要出门逛街买菜,以及接送孙辈上下学了。

排尿障碍疾病不仅可导致膀胱和肾脏的感染,而且还让病情严重的患者羞于走向社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中,近六成患者是很难找到合适治疗方法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基本上丧失正常的社交生活,因而被称为“社交癌”。

尿失禁给许多患者带来了巨大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如果不加以干预,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例如患者若长期得不到治疗,尿道感染的风险会大大提高,经常反复性的尿道感染有时会引发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严重时甚至会发生高氮血症或尿毒症等并发症。实际上,尿失禁并非无法根治,但很多患者因对此病认识不够,或羞于启齿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尿失禁患者应积极治疗,不要一拖再拖,使小病变大病。

不同患者治疗方法各异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常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锻炼康复等。随着排尿障碍问题的凸显,有些病人通过常规的药物治疗不能很好地改善症状,或者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生活质量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膀胱起搏器可以带给患者新的希望。

膀胱起搏器类似于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长期使用的神经调节治疗手段,通过弱电脉冲影响骶神经,调控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神经反射。简而言之,就是能让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经准确向大脑送达“开”“关”信号。

该治疗尤其适用于因患各种疾病造成的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等膀胱过度活动症者,以及非梗阻性慢性尿潴留、间质性膀胱炎排尿相关的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人。通过调控骶神经,排尿症状能有明显的改善,不仅能使病人恢复日常活动,还可使病人避免接受膀胱扩大或尿流改道等创伤大的手术。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5万人受益于该疗法。

膀胱起搏器治疗具有可体验性,其分为体验治疗和长期植入两个阶段。体验治疗可以让病人在置入起搏器前亲身体会这项治疗的效果,经过体验治疗,记录排尿日记和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如果病人在体验期间能够获得症状缓解,表示适合置入膀胱起搏器进行长期治疗。膀胱起搏器长期植入是将起搏器植入皮下脂肪组织并固定电极线,起搏器由医用程控仪开启并设定适当的刺激程序,患者另有一个体外遥控器可以开关和调节起搏器程序。手术后日常生活无障碍,使用手机、电磁炉,甚至下水游泳等都没问题。

膀胱起搏器对急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在5年内的成功率达82%,84%的患者对该疗法满意。临床数据和病人随访结果也显示,患者在术后记录下的去卫生间的次数明显减少,尿液漏出次数减少或者不再漏尿。症状的减轻使患者能够恢复日常活动,如散步、参加社交活动、外出就餐等,可大大地改善睡眠及生活质量。

辗转求医的张阿姨来到了北京医院泌尿外科,经诊断确诊为间质性膀胱炎。植入了膀胱起搏器后,现在张阿姨每天排便次数恢复到了生病前,也解决了疼痛的问题,一个小小的起搏器让她的生活重新绽放光彩。(甘贝贝 贺鹏)

(责编:许晓华、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