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挽救一个孩子就等于挽救一个家庭

2018年06月12日08:45 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者按

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或给予他人帮助,但没有什么帮助会比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来得更重要、更有意义。截至2018年3月31日,中华骨髓库已成功实现720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目前中华骨髓库在库志愿捐献者数据达到242万人份,但仍不能满足巨大的需求。目前全国每年增加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40%是儿童。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举办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还好吗?”活动到福建省厦门市,采访了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和首次涉外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杨一林,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80后”帅哥捐献前后的心路历程和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那些事。

因为爱孩子,他选择了做早教工作;为了挽救一名患白血病的3岁女孩,他在两年间两次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在孩子的世界里,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他,就是一名普通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厦门市32岁的杨一林。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展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风采,进一步传播“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理念,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举办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你还好吗?”的活动。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随活动专程来到福建省厦门市,采访了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和该省首次涉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80后”青年杨一林。

义无反顾:两度捐献造血干细胞

杨一林在一次献血过程中,听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也能救人,就同意把自己的血样寄往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的志愿捐献者。

2012年,当厦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杨一林配型成功时,一开始他有些犹豫,但当他得知是一名3岁左右生命危在旦夕的孩子在等待着他的捐献时,他放下了所有的心理包袱,挽救一个孩子就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他决定试一试。

在战胜了采集造血干细胞过程中身体出现的不适、发烧及没有亲人陪伴在身边所出现的孤独感后,2012年10月25日,杨一林在福州为患白血病女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福建省第84例、厦门市第29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

捐献过后,该女童生命得到了挽救,杨一林的状态也很快恢复了。就在大家都以为事情已画上圆满句号时,2014年3月,移居德国的女孩白血病复发,并通过德国骨髓库提交申请,希望杨一林能再次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如果我拒绝了,那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而我更不愿意看到这对父母将再次失去自己的孩子”……

这一次,杨一林很快就做出了捐献决定。在各方通力合作下,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2014年4月10日,杨一林在母亲的陪伴下赴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4月14日上午,杨一林再次躺在采集室的病床上,此次共采集了191毫升造血干细胞全液,由德国骨髓库工作人员带回本国,一场和死神争夺时间、跨越亚欧大陆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拉开序幕,杨一林也成为福建省首例志愿者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和首次涉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志愿宣传:让更多人开启捐献之路

2014年5月,杨一林荣获“厦门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的荣誉称号,并获得厦门“基层最美志愿者”提名奖。他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

“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做特别多的事情”,杨一林觉得,自己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他人、为社会做了一点事情。如果还有第三次捐献,自己也不会动摇。

有了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后,杨一林经常去做的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身边的年轻朋友们,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影响健康,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尝试捐献,留几毫升的血,说不定就能帮助到另外一个人。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年轻的杨一林不仅是一次人生体验,也是一次成长过程,他告诉记者,好像有一种无形的督促,自己会用一种更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心态也变得更积极。

现在的杨一林俨然是个“孩子王”,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孩子在一起。微信朋友圈里满是萌娃照片和早教信息。在杨一林看来,无论是当年的捐献还是现在做早教工作,都是一种爱的传递,无论是病榻上的患儿还是幼教中心充满好奇的孩子,都一样需要得到细心的呵护和照顾。

算起来,杨一林做早教工作已十年有余,期间也曾有过离开的念头,但再次选择,他还是选择了同一个行业。“早教行业能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与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快乐,在这里我活成了我喜欢的样子”。

在孩子的世界之外,杨一林这个“80”后青年也喜欢美食,也会因为一部感人电影而落泪,也常期待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造血干细胞捐献;亟须注射社会支持“动员剂”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3月31日,中华骨髓库已成功实现720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其中,向国(境)外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291例。目前,中华骨髓库在库志愿捐献者数据达到242万人份,但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而目前,福建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现有库容7.7万人份,有196人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厦门市有69例成功捐献,占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的三分之一,捐献数也位列全省第一。

但是,由于人们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识程度不够以及技术问题,目前国内的捐献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初次入库到再动员的成功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而全国每年则会增加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40%是儿童。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福建省管理中心负责人敖志雄向记者表示,从医学角度来说,造血干细胞在体内有一个再生的过程,刚捐献的一段时间内,其在体内浓度会相对偏低,但并不影响正常生理状况和正常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干细胞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动员剂在注射几天后,就会被人体所代谢,不会影响健康。

敖志雄介绍,要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就会多提取5毫升血液,作为初步筛选。之后,捐献者资料会存入中华骨髓库资料里。如果后期患者有需要申请救助的时候,会跟骨髓库的血液进行配对,当配对成功后会进行后期的体检及高分辨,完全符合标准后,才会进入捐献程序。

敖志雄呼吁,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社会氛围。一方面,要认识到捐献干细胞对身体是无害的,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高尚性。

厦门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部长李海燕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政府有关部门呼吁,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对捐献干细胞者给予荣誉,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在住房分配、子女升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弘扬社会正能量,鼓励更多的人加入爱心志愿者队伍中。

李海燕呼吁,我们期待能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来,提高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再动员率和捐献成功率,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记者 彭芸)

(责编:许心怡、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