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大越想妈!想她请做好当下
范洪岩
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
——杨绛先生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说到。
再没有人啰啰唆唆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作家贾平凹在《写给母亲》一文中说到。
著名摄影家焦波为爹娘拍了30年的照片,在回忆母亲时,他说,每次回到家,总是轻手轻脚进门,想捕捉爹娘第一眼看见我的那份惊喜,还不时用头拱一拱爹娘的前胸,家里只要有爹娘在,儿到80也撒娇。
曾经与母亲
渐行渐远
“你不懂我,你和我有代沟!”年轻时和母亲就像一道沟,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对母亲产生不满甚至抱怨、嫌弃,小到穿衣打扮,兴趣爱好,大到因为择偶观、婚姻观、育儿观的不同,产生分歧、争吵。
“先洗手,再抱宝宝!”母亲又一次没记住,刚当上妈妈的刘女士冲母亲吼道:你要是还这样,以后不用再帮我带孩子了。母亲哭了一晚上,第二天眼睛红肿,依然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继续帮着照看孩子。
心理咨询师马健说,年轻人总感觉自己长大成人了,有了自己的圈子、观点和处事方式,关注的重心往往是自己的生活,爱人,刚出生的小宝宝,母亲似乎在视野关注之外。
正如微博网友hope欣欣说,妈妈的世界很小,只装满了我。我的世界很大,常忽略了她。她经常忘了我们已经长大,就像我们经常忘了她已经老了一样。
然而人的一生,与母亲的情感距离,就是由近到远,再由远到近,最后到更近。从小对母亲有很强的依赖,因成长独立而渐行渐远,又会因当了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而重新越来越近。
年轮让我们
与她渐行渐近
演员王姬的儿子有一次走丢了直到夜里才找到,十几个小时的焦虑、担心,那一刻她明白:自己的母亲从孩子出生一直到二十多岁,帮她照看二十多年,做出了多么大的自我牺牲。她写下了一封信:“妈,我跟您商量个事吧,下辈子您能当我的女儿吗,让我照顾您,我要把这辈子欠您的,加倍补偿给您!”
经历了母亲彼时的心情,体会了对孩子成长的担忧,方才为自己缺少的对母亲情感方面的报答,感到遗憾和惋惜。
已经是一家企业高管的张先生,老家的母亲已经80多岁,每个月都要回家一趟看看老母亲,每天也要雷打不动抽出时间给母亲唠上几分钟。他说,只要母亲在,自己的根就在,老家的那个屋子才有回去的冲动和盼头。
马健说,这个变化,如果在一起生活也许意识不到,一旦分开,对母亲的思念会更加强烈。于是,年龄越大越想妈,更深刻地理解母亲,对母亲的感情愈加深厚,越是舍不得。
著名摄影家焦波为爹娘拍了30年的照片,在回忆母亲时,他说,每次回到家,总是轻手轻脚进门,想捕捉爹娘第一眼看见我的那份惊喜,还不时用头拱一拱爹娘的前胸,家里只要有爹娘在,儿到80也撒娇。
最后的想念
都化成了眼泪
对母亲的想念,不会因为自己儿孙绕膝而减淡,相反,这种思念会越来越浓,最后都化成想念的眼泪。
马健的母亲十几年前离开,现在还经常会想起母亲,除了母亲的音容笑貌,甚至会想到当初母亲的一些细小的举动。“我多么渴望母亲还在世,能尽自己能力,让她享受一份好的生活。母亲不在,就只有用眼泪表达这份情感。”
作家贾平凹在母亲三周年祭日时怀念:“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广为传诵:“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这些都是想妈的眼泪!
想妈,
请做好当下!
斯琴高娃劝诫观众,如果爹娘还健在的话,从现在做起不晚。好好地爱他们,好好地伺候他们,好好地哄哄他们,别总是犟嘴。多站在她的角度,看看她需要什么样的关心。
如果你是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对父母多些理解和尊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提醒,不要总觉得父母的观念落后,要尊重父母的经验,适当听取,这样也能帮助自己更全面、更完善地对待工作和生活。
如果你谈婚论嫁,要知道爱情固然重要,但也要适当听听父母理性的建议。杨萍介绍,尤其是处于相亲或恋爱中的年轻人,可以从父母的生活中寻找婚姻的方法,学习父母生活中的智慧。
如果你四五十岁,正是家里的顶梁柱,请对父母多些耐心。这个年龄正是人生最难过的“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往往会对孩子有耐心,而对父母无耐心。要看到七八十岁的父母是真的老了,他们不安全感增多,会变得更唠叨、更脆弱,更依恋子女。子女们别对父母抱怨、指责,而应该给他们更多搀扶、更多支持。
当然,不管你是哪个年龄段,尽可能多地倾听父母的心声,即使不一起生活也多通通电话,有机会多回家看看。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