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如果必须像哥哥她宁愿不被喜欢 专家:应发掘孩子个性优势

2018年05月24日09:16 来源:广州日报

学业优秀的哥哥让妹妹感到压力,而当“学业好”成为父母判断孩子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时,便造成了妹妹的自暴自弃:“我宁愿不要他们喜欢。”

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咨询师提醒家长,不要用同一标准看待不同的孩子,而应欣赏并发掘他们的个性优势,才能激发他们完善自我的动力。

妹妹:我就是没有哥哥那么厉害

小丫是一个瘦瘦的女孩,街头打扮风,明明是稚气未脱的,刚上五年级的孩子的脸上,却有着几分倔强。她有个哥哥22岁,成绩很好,从小就读名校的重点班,一直住宿,所以兄妹关系不是特别密切,现在也在国外一所知名高校留学。

妈妈对哥哥的教育很轻松,但是对于女儿的教育却很头疼:叛逆,上小学高年级后对学习越来越不上心。

小丫看着妈妈离开的背影,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她说最怕妈妈陪着做作业,自己会紧张。小丫说此外最怕的就是妈妈要来谈心,谈的都是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有些什么希望等等,抓住一切饭前饭后,睡前车上的时间进行思想教育。

“我就是做不到不出错,我就是不喜欢学习。我就是没有哥哥那么厉害,如果要成为哥哥一样,才是大人喜欢的样子,我宁愿不要他们喜欢。”小丫对咨询师周虹倾吐说。

咨询师:标准不该只有一个

面对自暴自弃的小丫,周老师问,“那这个样子其实是你真实样子的多少呢?”她说大概是40%,不写作业,成绩不好,但是另外那些好的——诸如体育优势、爱交朋友、聪明健谈等,“但都不希望妈妈看到”。

在小丫的想象里:好孩子是无趣的,好学生像机器,而不好的学生比较有趣,哥哥就是妈妈引以为豪的好学生,而自己就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不好的学生。但是自己很有趣,很自由。

周老师说,因为这样的想法和概念,能感受到小丫是刻意想和哥哥不一样,一则本来她就是不能特别安静地学习,她的优势就是懂玩,爱自由,有运动天赋,这个是哥哥没有的。但这些又不被妈妈认同,所以她慢慢地变得不需要妈妈看到自己好,不想失望,也是她采用的隔离的防御方式。她告诉自己,哥哥听话得就像机器人一样,没有什么娱乐,心里都是学习,她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周老师进一步指出,哥哥的优秀让小丫感到压力,而恰恰学业好就是父母们普遍觉得孩子优秀的重要指标,“小丫越来越没有信心,才会破罐子破摔”。

■分析与建议

出生顺序会影响孩子性格

父母要学会欣赏孩子

在这个案例中,小丫看起来学习没有什么动力,行为也叛逆,在家人面前展现不积极不上进的样子。周老师却提醒说,人人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一个人只要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他的人生态度就会为此服务,所有的行动也会与这一目标相一致。个人的行为和习惯不管正确与否,也都会遵循这个目标。

心理学中有关于“孩子出生次序会影响性格”的理论,即出生次序理论(birth order),最早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提出的。具体来说,就是孩子出生的次序,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风格:

第一个孩子在头几年中会享受到家中独生子女的优越身份,等到弟妹出生后,也会通过强势的手段来保持住自己先前的权威和特权;

家中排行第二的孩子,常常想迎头赶上,反抗和嫉妒其年长的哥哥或姐姐;

而家里排行最后的孩子,始终被当作婴儿看待,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怀。

在他的心理学名著《自卑与超越》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是家中的老二,在家里他很老实,甚至略显愚钝、笨拙,在学校他成绩也不好。他的哥哥比他大两岁,人生态度则与他截然不同,即聪明又活泼,可是因为行为莽撞总是惹事,别人曾听到弟弟对哥哥说:我宁可笨一点,也不要像你那样鲁莽。

在二孩家庭里,这种“竞争”的关系尤其微妙,每个孩子都希望保有自己的优越感,和另一个孩子不一样,这是他们获得爱的一种方式。

“作为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尤其要看到不同孩子的个性和特长。”周老师表示,人类的分工各不相同,行业中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我们人类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人才,有的孩子可能对美术更有天赋,有的孩子可能体力强于他人。作为家长,不要用同一标准看待不同的孩子。

譬如在此案例中,小丫个性不如哥哥安静,但她也更活泼和聪明,她现在的“问题症状”,也是她和父母对抗的一种方式,归根到底是希望家人看到自己的优越之处,家人如果能欣赏并发掘她的个性优势,就能很好地激发她完善自我的动力。(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

 

(责编:许心怡、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