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梦中“好动”须警惕睡眠障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于欢

2018年05月22日08:24 来源:健康报网

门诊遇到一对老夫妻前来就诊。李阿婆一见到医生,就控诉她的老伴王老伯半夜里经常乱喊乱叫,有时候甚至对她“拳脚相向”。“医生,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他好像是在做梦一样,醒过来就不知道了。不过那样子真的很吓人,有一次差点就把我踢下床了。

一般形容睡眠质量好,人们常说一夜无梦。可有些人偏偏却噩梦频繁,随着梦境出现梦呓、喊叫、拳打脚踢,严重时甚至会从床上跌落而受伤。这种病症俗称“梦动症”,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睡眠疾病,医学术语称作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梦动症”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得了“梦动症”,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梦动症”是怎么产生的

梦是一种特定睡眠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大脑神经细胞进入比较活跃的状态,人可以在梦里感觉到生动的梦境,看到生动的场景,体会到有故事的情节,身边的人可以观察到做梦人的眼球在眼皮底下左右摆动,所以这一期睡眠被称为“快眼动睡眠”。在这个阶段,和活跃的大脑活动相对应的,是全身肌肉的完全放松,这种肌肉的方式是通过脑干的神经核团调节完成的。

“梦动症”指的是在做梦的这个阶段,调节肌肉放松的神经核团不能正常“履职”,肌肉没有完全放松,导致的结果就是患者将梦见的动作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出现肢体舞动,挥击,蹬踢,会伴有惊恐的喊叫,甚至猛然从床上跳起。那么,这些神经核团为什么会“失职”呢?医学家研究发现,在“梦动症”患者的脑干里出现了一种叫“突触核蛋白”的物质,它们在神经细胞内堆积,影响了细胞正常功能,造成细胞凋亡。不仅如此,突触核蛋白还会出现在肠道自主神经丛中,造成大便秘结;堆积在嗅觉感受器官中,引起嗅觉减退。因此“梦动症”患者也常有便秘和嗅觉减退的症状。

随着时间推移,突触核蛋白的堆积会逐渐发展扩大,当“连累”到中脑运动调节环路的神经核团(主要是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时,就会发生帕金森病的症状。“连累”到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时,患者会发生各种认知能力的下降。所以,“梦动症”其实是突触核蛋白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早期危险信号,千万要重视。

“梦动症”能治疗吗

被确诊了“梦动症”,不必惊慌。一般来说,坚持服药控制症状,积极配合医生随访病情变化,多数患者可以长时间地维持患病前的生活状态,很好地享受老年生活。治疗首选药物是氯硝西泮,有效率达90%~95%。有些患者因为患有闭角型青光眼,合并中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有明显的认知功能减退等原因无法长期使用氯硝西泮治疗。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褪黑素治疗,每晚用药剂量在3mg~12mg。这个药的有效率不如氯硝西泮,国内市场上也没有合适的品牌,因此一般用作二线药物。

“梦动症”一经确诊,需要长期使用氯硝西泮控制症状,并不是使用一段时间后感觉治愈,就可以停药了。国内外所有文献资料都未发现,“梦动症”患者对氯硝西泮有成瘾现象。

“梦动症”患者要怎样自我防护

1.睡眠环境的安全措施

“梦动症”有突发性特点,犹如活火山,常在意料不到的情况下突然爆发,造成伤害。即使在药物治疗控制良好的患者中,偶尔也会有明显的发作。所以,无论是否接受药物治疗,无论在家里还是外出旅游,一定要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全防护。睡前去除身上的尖利物品、避免在床旁放置易碎或易造成伤害物品和家具。四周安置足够宽度的软保护;靠墙睡并不安全,当拳打脚踢发生时,墙体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手足指甲要经常修剪,尖利的指甲在发作中即可能成为自伤或伤人的武器。

2.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门诊时常听患者说临睡前看了战争片、恐怖片,夜里就有可能发作;白天和邻里、同事或者家人发生了口角摩擦,一段时间里容易反复梦到这些场景,有时就会发作。因此,建议患者能保持舒畅愉悦的心情,避免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

3.避免使用加重病情的药物

常用药物中有几类会引起快眼动睡眠的改变,这些药物启用和停药的过程可能诱发或者加重“梦动症”。最常见的是抗抑郁药物,包括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新型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有些调节血压的药物因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也会引起梦境的改变,造成快眼动睡眠连续性破坏,并出现梦境相关的异常行为。常见药物包括:阿替洛尔、普萘洛尔、拉贝洛尔、利血平、胍乙啶等。市场上有些降压药为复合制剂,选用时最好看一下详细的成分说明。除此以外,个别抗过敏药物、免疫调节剂,因改变了五羟色胺受体的功能状态,也会引起梦境改变。而一些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治疗哮喘和老慢支的药物,一些缓解胃肠绞痛、肾绞痛的药物,因影响胆碱能活性,可能诱发频繁噩梦。所以“梦动症”患者遇到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时,建议告诉并咨询医生,避免大剂量或长期使用而加重病情。

“梦动症”患者必须定期随访

不得不强调的是确诊后的随访。和多数疾病不同的是,“梦动症”并不是一种稳定的疾病状态,会随着时间进展,向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进展。随访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更敏感的诊断方式了解疾病发展情况。

随访中重要的监测手段包括:多导睡眠监测(或称PSG检查)、各种记忆功能及运动能力的评估和PET等影像学检查等。此外,需要更换药物的情况也很可能在治疗的过程中隐匿发生,比如睡眠呼吸问题、日间记忆力下降的问题。也许在治疗初期,这些情况并不明显,但在治疗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突出。

通过随访,医生可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情况,对治疗做出相应的调整。总之,“梦动症”并不可怕,目前的医疗技术可以基本控制症状,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但是,患者也要在生活中注意避免损伤,避免加重病情的用药,积极随访,配合医生全面监控疾病进展情况。

如何判断“梦动症”的病情是否有转化为帕金森病的苗头,需要由睡眠专家、帕金森病运动障碍专家及脑功能PET显像专家通力协助,做出综合判断和诊断,尽早合理干预。

(责编:李轶群、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