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哪些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重视三条警示线可早诊断

2018年05月11日13:24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5月11日电 (许晓华)“曾经像超人一样的父母,如今却变成了淘气健忘的‘老小孩’,这不仅是衰老的缘故,更可能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找上了他们。” 母亲节来临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解恒革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认知功能减退疾病已成为老年人最难避免的疾病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解恒革教授

阿尔茨海默病及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数量攀升

《2016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报告》中指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患者基数不断扩大,并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以ADC(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为代表的社会公益团体,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公众科普教育,在疾病的宣传教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现为:疾病知晓率变高、就诊率变高、疾病耻感下降、照料者观念发生转变、一定程度的治疗依从性变好。“面对后果不可逆转的阿尔茨海默病,公众认知的转变有助于尽早诊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应更广泛推行。”解恒革教授说。

哪些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

解恒革教授介绍,阿尔茨海默病不是正常衰老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越来越高。超过65岁,患病风险每五年翻一倍;到85岁时,几乎有一半以上的老人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这其中有些人会转变为阿尔茨海默病;女性相较于男性患病率更高;同时,直系家属中如有发病者、其家属的患病风险也有一定比例的增加。同时,已经有轻微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有过头部创伤的人以及卒中后神经精神综合症的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会有所增加。

提升家庭预防观念,重视三条警示线可尽早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疾病的早期识别,通过“身边人”对老年人日常举止的观察是一条不错的识别途径;“一旦他们和平常不一样,就要尽早寻求专业医生帮助!”解恒革教授强调。日常关注老年人认知状态可牢记三条“警示线”:一是老年人自觉出现记忆问题;二是家人或照料者发现老年人出现认知问题; 三是症状已对正常生活形成影响,如语言障碍、难以完成熟悉的工作等。

卒中后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

“小卒中,大问题!卒中后认知障碍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质量。” 解恒革教授特别指出,在我们国家卒中后的康复管理中,不容忽视对认知问题的关注。卒中除引起运动、感觉、视觉障碍和吞咽困难外,还会导致焦虑抑郁、反应迟钝、记忆下降、失语、思维判断功能减退等问题。卒中所导致的认知方面的障碍可进一步加重卒中本身所致的残疾,加重患者、家庭与社会的负担。重视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控和卒中后认知障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危险因素筛查、抑郁筛查和认知功能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不但有助于卒中防控、卒中的康复以及减少残疾的发生,更有助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早期防治。

通常情况下,三级甲等医院的记忆门诊、神经科、精神科、中医脑病科、老年科门诊可为老年人进行早期认知功能筛查和疾病诊断。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后,应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遵从疾病诊治指南的推荐:如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类药物(多奈哌齐、卡巴拉丁、加兰他敏等);应避免盲从,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老年人习惯的生活方式调整,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让他们的认知功能“动起来”。建议已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庭定期参加照护培训,科学的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负担。

相关阅读: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面对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发起 “黄手环行动”,旨在给予关爱、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项目针对有走失危险的老人发放黄手环、针对社区医疗工作者开展专业培训、针对患者家庭和老人家庭进行知识普及、向全社会发出倡议消除社会歧视。

(责编:许晓华、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