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十九大在理论创新中的历史性贡献——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李君如

2017年11月06日10:10 来源:北京日报

核心观点

●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解决的问题,放到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去领会,因为理论逻辑从来都是实践逻辑的科学反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十九大后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我们相信,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一定能够到来,我们的强国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九大上再一次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毫无疑问,这是十九大在理论创新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一新时代的新思想,深刻领会这一实现民族复兴行动指南的精髓要义。

理论逻辑是实践逻辑的科学反映

思想是时代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解决的问题,放到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去领会,因为理论逻辑从来都是实践逻辑的科学反映。

十九大修订通过的党章,在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进程的回顾中,精辟地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脉络是: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开辟新时期中形成邓小平理论;经历了国内外政治风波特别是苏东剧变影响后的中国共产党,在进一步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中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阶段后的中国共产党,在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过程中形成科学发展观。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是在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中不断推进、不断发展的。理论创新从来都不是在书斋里提出和完成的,而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实践中,在党依靠人民群众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矛盾中提出和完成的。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矛盾是不断发生不断解决的。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不幻想哪一天没有矛盾、哪一天不需要斗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而是敢于“到中流击水”,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潮流,进而审时度势引领时代潮流。也就是说,理论逻辑从来都是实践逻辑的反映。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是什么问题?十九大报告说:“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思想致力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怎么来回答和解决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十九大在理论创新中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理论。十九大在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同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唯物辩证法特别是毛泽东的《矛盾论》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叫“抓主要矛盾”。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和揭示起主导性决定性的主要矛盾,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认清和揭示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是我们在研究社会历史发展时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论工具,是我们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现在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是遵循这个方法论。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今天的中国出现了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是我们全面考察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得出的科学结论。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深刻的阶段性新特征。一方面,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均有较大提升,经济总量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十九大报告在对过去五年的总结里,第一条讲经济建设的时候,就讲到了现在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居世界前列;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等等。这些都说明,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在发展壮大起来,这是阶段性特征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就人均GDP来讲,在世界上排名70多位。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还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落差仍然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再加上人民的需求我们还不能完全满足,比如我们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老百姓到日本抢购马桶盖、奶粉、电饭煲,中央正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今天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两重性的。一方面,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更高更宽了,不仅在物质文化生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们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尽管总体上有显著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发展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这两方面的阶段性新特征及其表现,集中起来,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

讲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毛泽东的主要矛盾理论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情况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着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是小变化,而是大变化。十九大报告说关系全局,对党和国家许多工作提出新要求。因此要在继续推动发展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方方面面的需要。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解决这个社会主要矛盾不能急于求成,要客观地、冷静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来指导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这里有一个理论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方面,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按照邓小平的论述和十一届六中全会的表述,以及十二大以来历次党代会的观点,一直认为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那么,决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不是被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取代了?或者说它已经不存在了?怎么理解这个“变”和“不变”的问题?按照我们刚才分析的阶段性的新特征,应该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实践中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这个矛盾的一方面,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方面,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并没有完全满足,不仅要求更高了,而且拓展了,拓展到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这个矛盾的另一方面,即“落后的社会生产”方面,经过改革发展,我国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发展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而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突出了。所以,关于新矛盾的概括,实际上是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所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样,就可以把“变”和“不变”统一起来。

为什么讲这些?就是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强调“变”,但是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去追求美好生活;另一种倾向是强调“不变”,不思进取,不能按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去探索去创新。

总之,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了解决今天我们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新情况,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方略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认清今天我们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还要有一整套解决矛盾的方略。十九大在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鲜明地提出和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我们都知道,我们党在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根据邓小平的论述形成和提出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后来党的十四大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十五大把它简称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同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党在这一指导思想指引下,从十五大、十六大到十七大,在理论创新中不断进行新概括,提出过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基本纲领等。到党的十八大,还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次又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基本方略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提出的,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各个方面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十九大一共提出了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条是管总的,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第四条到第九条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方略,即经济、政治(包括民主和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实施方略;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条是关于国家安全、军队建设、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要求;第十四条强调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条基本方略的内容务实、针对性强,逻辑清晰。作为“基本方略”,强调的重点是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侧重于讲我们要去干的事情及其基本原则基本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合在一起,就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十九大报告指出:“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解决新任务的战略安排

十九大报告的第四部分提出了两大任务,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两个相互衔接的任务,就是十九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新任务,或者说是“总任务”。联系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所阐述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两大任务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宏大任务。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承担的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用10年时间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再用10年时间奔小康,这两个10年是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基础的;第三步是在进入21世纪后用50年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步战略目标,我们实际上都提前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面临的使命,就是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还要解决后面30年怎么搞现代化的问题,所以他提出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根据十六大和十七大原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已经提前超额完成的情况,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宣布“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并且提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即“双倍增”指标。经过测算,十八大后,我们只要年均增长6.5%,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根据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尽管我们的发展速度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越来越合理,实现原定的经济指标也完全有信心。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全国31个省区市2017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4万元,但各地差距较大,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还要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此外,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比如精准脱贫问题、环保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等。所以,“决胜全面小康”这六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时间紧、任务重,决不能松懈。

十九大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光明的前景。今年开十九大,明年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后年将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再后年就要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来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还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这是我们承担的第二个任务。

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说,我们先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用第二个15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个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意味着原来邓小平提出的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了15年。原来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中等发达国家。按照我们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我们在不断超越,所以可以提前到2035年就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剩下的15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目标,不仅超越了邓小平原来设定的目标,而且把原来的目标充实了,在“富强、民主、文明”的基础上,十七大加了“和谐”,现在又加了“美丽”。而且强调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突出了“强”。

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意义很大:第一,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它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新趋势,是实现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决策。第二,这是一个科学的决策。它是在科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提出的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结论。第三,这是一个实现超越的决策。它实际上超越了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出的宏伟的行动纲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的:“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十九大后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我们相信,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一定能够到来,我们的强国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责编:盛月、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