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春天致情绪波动老年人预防有招

2018年04月04日09:31 来源:羊城晚报

春天是人们精神和心理上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抑郁症和精神病高发的季节。民间有句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指的就是这个现象。调查发现,在我国,老年人抑郁发病率达到6%-29.4%,据统计,老年抑郁已成为仅次于老年痴呆症的第二大精神障碍。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李文锋表示,春天多变的天气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较频繁,所以老年人趁着春天万物生,不妨多出外走走,一扫“伤春”情绪。

为何春天会让人情绪波动?

最近这段时间,老年病号多得有些异常,睡不好、吃不好、精神状况很差。李文锋介绍,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容易使人情绪波动,烦躁不安,人体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就会自主调节以适应气温变化,通常情况下人体可以承受这种变化,但感冒、春困等精神倦怠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心理情绪。此外,春季气压低,容易引起人脑激素分泌紊乱,多变的天气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较频繁。因而在这一季节,老年人易出现焦虑、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症状也比平时要高。

李文锋称,当老年人出现“三低”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动力降低时,家人就要警惕了。患者常常心情低落、兴趣和愉悦感丧失、感觉精力不济、易疲惫、不想动,常还伴有注意力降低、自我评价降低、对未来悲观、睡眠不良、食欲下降、有自杀自伤观念或者行为等。临床通常会根据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和事件长短,可分为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

在家孤独空虚反而会抑郁?

春天就应该多外出踏青赏花,但有一些退休后的老人,在家无所事事, 孤独空虚, 也不愿意外出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反而会抑郁。李文锋介绍说,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有可能会引发老人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我定位,如果不能顺利度过,由此可能会引发老年期的“自我价值危机”,呈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状态,长期还可能成为抑郁症。

此外,老年人随着机体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会增多,使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尤其身体疾病导致行动不便时,消极感会更加严重,长此以往又会产生抑郁。像今年70岁的陈奶奶,子女孝顺,生活富足,退休后也经常跳广场舞。可是最近因为走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腿部粉碎性骨折,以后的日子基本要在轮椅上度过。陈奶奶性格从此大变,不爱出门,饭吃得也少了,晚上12点以后都难以入睡,还经常自言自语:“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眼里的泪水不住地往下掉……

李文锋称,空巢、独居老人是抑郁的高发人群。以往我国的家庭模式是几代同堂,而现如今,城市及农村的空巢老人家庭却在大幅度上升,许多老人缺乏子女的陪伴极易产生孤独感,导致内心空虚、伤感,甚至精神萎靡。

老人怎样才能远离抑郁呢?

李文锋称,老人有自己的智慧,有丰富的生活阅历,面对抑郁,老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与方法,最终远离抑郁。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现实情况,对于一些呈现抑郁,难以自我调节的个体,社会和家庭应该给予重视,一方面给予关心、理解和帮助,另一方面如果呈现长期、明显的抑郁状态应及时到正规机构进行就诊,寻求专业帮助。

所以,在春天这个季节里,有什么办法能预防老人抑郁发作呢?李文锋给出以下建议——

(1)家庭氛围。老人的抑郁往往与家人的关系密不可分。家人的理解与陪伴,对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家人其乐融融,欢声笑语,这样的气氛充分满足了老人的爱与被爱的需要,心情愉悦,远离抑郁。反之,老人与伴侣、儿子儿媳关系恶劣,天天吵闹,老人很容易抑郁,甚至会自杀。

(2)社会关系。社区多开展一些活动与小组,特别是团体性的活动与小组,可以是手工制作、节日活动、厨艺比赛等。老人有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积累,对于有一定的能力的老人,可以发展义工团队,让老人发挥余热,有归属感与价值感,远离抑郁。

(3)医疗保障。老年人的抑郁好多与疾病有关,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长期的病痛严重影响了老人的情绪,医疗保障制度得当,就会缓解老人的一部分经济压力,减少焦虑与担忧。

(4)文体活动。家人的关爱对于老人来说是最好的良药,但是现实中往往家人的确没办法陪伴,那么老人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社交圈,多参加一些自己有兴趣的团体,比方说舞蹈队、歌舞团、牌局、旅游团等,老人有适量的运动与娱乐,有同伴的陪伴与支持。(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田乃伟)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