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自闭症儿童康复在训超千人
专家:自闭不只是心理疾病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有你,我们不孤独”。
惠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市已有17家机构开展自闭症患者康复训练,在训自闭症患者超过1000人,且以儿童为主。
1 多数自闭症患儿未被及时发现
根据2013年出版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定义,自闭症的核心表现为持续存在的、多场合的社会交往和互动缺陷、言语和非言语沟通困难、刻板重复的行为和兴趣。此外,自闭症的患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5倍。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名称让很多人对自闭症产生误解,认为它只是一种心理疾病。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骆焕荣对此感到担忧。他指出,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换言之,自闭症是脑部发育障碍所造成的疾病,属于先天性疾病,“发病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也可能是因为怀孕过程中母体受到影响,很少是后天突然得病。”
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为3岁以前,然而,在骆焕荣的接诊经历中,多数自闭症儿童通常要在3—4岁以后才被发现,甚至不乏上了小学乃至中学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讲话慢,智力发育迟缓,这些都是自闭症的典型症状,有些家长通过细致观察可以及早发现,让孩子接受康复治疗,”骆焕荣认为,父母可以尽可能多了解正常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历程,对照自己孩子的发展状态,尽早发现孩子的异常并进行干预。
2 自闭症可能演化为严重精神疾病
“大部分的自闭症儿童都是先到综合医院儿科就诊了,发现情况严重,乃至于伴有精神疾病症状和智力障碍,才会转到我们这里,”骆焕荣告诉记者,近年来,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了不少自闭症儿童,他们往往已经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例如多动症、冲动攻击行为、自残、强迫症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据了解,自闭症无法彻底治愈,只能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自闭症患者的社交和自我生活能力。骆焕荣告诉记者,通过漫长的恢复性训练,一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获得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社交技能,从而进入社会谋生。
记者了解到,为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惠州市于2009年实施《0—7岁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每个自闭症儿童每年可获得1.2万元救助金。2014年,惠州市又将自闭症康复救助项目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拨出专款用于自闭症儿童康复,每名在训的7岁以下的自闭症儿童每年可另外获得8000元救助经费。(记者 廖钰娴)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