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医生有温度,医学才温暖

受访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张金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 孙向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 郭丽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江怡,中山医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主任 程瑜

2018年02月06日08:35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在医院,我们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医生态度冷漠,就像欠了他几百万,怎么服务质量这么差!”中国医师协会最新公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62%的医师发生过医疗纠纷,其中八成是医患沟通问题引起的。如何提升医生的人文素养成为化解矛盾的关键所在。近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举办“医学人文教育高峰论坛”,多位专家共论如何让医生更有温度。

重视技术,偏废人文

医疗圈广泛流传着一个“四句话说死病人”的故事:一个从乡下长途跋涉来省城看病的患者,好不容易挂到一个专家号。专家看了检查报告后说了三句话,“你来晚了!”“没治了。”“回家吧。”患者听后精神快要崩溃了,央求医生说:“大夫,您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求求您了!”然而,专家的第四句话让患者当场站不起来了:“你早干什么去了?”结果,这位患者还没出大门就一命呜呼了。

虽然该案例的真实性有待考量,但现实中,医生不把患者放在平等的位置,态度恶劣、缺乏沟通技巧的情况确有存在,个别大医院的知名专家也存在这一问题。专家认为,当前有些医生人文素养较低,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缺乏人文知识。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张金钟表示,医学的科学技术性质和人文科学性质本是一块“整钢”,不可分割。但长期以来,医学生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专业技术学习上,偏废了人文精神的培养。走向岗位后,才发现缺少人文医学素养,难以适应临床需要。

沟通能力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发现,对于“如何减少医患纠纷”这一问题,38%的医师认为要提高沟通能力。可见,许多医生都能理性看待自身问题。但现实中,仍有很多患者抱怨就诊时医生头也不抬,连基本的体检都不做,就开一堆化验单等情况。

只见病,不见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江怡说,对现代医学技术的盲目崇拜和依赖,造成医生更多地把患者作为医疗仪器设备的对象,忽视对患者心理等方面的关注。这触发了人们对医生的失望与不满,以致医学技术越发达,医患关系却越紧张。

医学人文教育有名无实

近年来,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虽有发展,但总体上还十分薄弱,存在着课程内容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科研成果较少等问题,发展水平与其承担的责任相距甚远。

有名无实,备受学生冷落。国内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存在授课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国内院校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总学时约占医学教育总学时的8%,很多学生即便选修了人文医学课也不去上。而在英国,这一数字为15%,美国则为20%。一项对广州市6家医院临床医生的调查发现,60.9%的人认为医学人文教育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和方法老旧。

中山医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主任程瑜表示,医学人文课程经常和政治思想教育混淆。欧美医学人文教育已形成“人文教育与临床紧密结合,注重小组教学与互动教学”等特点。“但在中国,医学人文课具体怎么上,还不是很清晰,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有的只是单纯讲授理论,很枯燥。”

有力无用,学科间未形成合力。程瑜说,中山大学2015年成立了医学人文教研室,专家虽然教育背景都不错,但基本都是兼职的,散落在各个学院,包括哲学、传媒、社会学、人类学等,没有一个正规的体制,很难开设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课程,各学科难以形成合力。

有研无教,未来研究难深入。一项针对高校医学人文教育的调查显示,89%的人认为目前国内医学人文教育才“刚刚起步”,88.7%的人表示单位没有“专门承担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和研究的机构”,甚至有73%的人表示单位没有“编著或者引进医学人文教育的相关教材”。程瑜表示,目前一些学校还无法给医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只能做研究,未来如何在深度和广度上提高,都是问题。在美国125所医学院校中,有88所提供必修医学人文课程,55所提供选修课程,几乎涵盖所有医学院校;课程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艺术学等领域,覆盖各个学段,内容也随着学段升高而不断拓展加深。

沟通技巧从医学生抓起

如何在教学中、临床上实现医学与人文的融合?专家一致认为,医生的沟通技巧应从学校练起,首先医学院应当遴选热爱医学、乐于助人的生源成为医学生。善于沟通的医学生更能得到患者的配合、支持,即便诊疗技术还不够成熟,也能得到患者的理解,避免医疗纠纷。

建设人文医学核心课程群。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认为,要建设完整的课程体系,启动人文医学核心课程教材的编撰,加强人文医学课程内涵建设。例如复旦大学打造了七大核心课程模块,形成了经典导读、多元考核、助教制度等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其他医学院校也进行了实践探索,中山医学院开设了“名医·名师·名人讲座”,组织学生义诊、义教;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深度挖掘各医院、医学院校的文化基因,以胜任力为导向,重视正式课程和隐蔽课程。

注重教学开放性,加强实训。张金钟认为,要用具体、生动、感人的医学人文情境,使学生感悟、理解医学人文精神。例如建立医学职业道德的实训室、生命意义展室、卫生法学的实训室、模拟法庭、医患沟通教学实训室、模拟诊室和病房,营造学校人文氛围。

从多学科走向跨学科。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郭丽萍表示,现在很多学校的医学人文教育仍处于多学科阶段,其实应以跨学科的视角来解决问题。

医学是人学,虽然它经常要应用科学的方法,但最终目的应该是社会的、以人为本的。所以,只有医生有温度,医学才会温暖。医学教育必须格外关注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与熏陶。▲(记者 高阳)

(责编:许心怡、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