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十年坚持 砥砺前行 小工程师的健康中国梦

李彦增

2018年01月20日19:51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坚持研发创新就是坚持自己的职业信仰,无愧于初心。”-- 李双双,一位坚守在医疗设备研发一线的普通研发工程师,自清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医疗)做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工作,这一扎根就是十年,并且将这段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一个课题的专项研究。研发工作是寂寞清苦的,十年间只专注做一件事,其中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但守得住匠心、攻坚克难,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成就,更重要的是提升医疗水平、造福人类健康。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了大会。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郑海荣研究员与迈瑞医疗主任工程师李双双领衔的超声团队,共同研发完成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得到了国家领导人亲自授予的奖状。

迈瑞研发工程师李双双在北京接受颁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是我国最权威的科技发明类奖项,每年的颁奖仪式,都是科技界的盛事,备受公众瞩目。迈瑞医疗与深圳先进院研究员郑海荣领导的科研团队,通过深入合作、联合攻关,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体系,并与深圳市人民医院联合进行大量的临床测试,历经长达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研发出这项在医疗影像设备行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该体系利用超声波力学效应实现对人体组织生物力学参数的无创定量测量,是超声影像技术的重大革新,能为肝硬化和乳腺癌等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关键依据,对创制高端医疗设备和提高我国疾病防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乳腺肿瘤超声成像对比

作为一个坚持自主创新的民族品牌,迈瑞始终以创新技术带动学术发展,大力投入自主技术研发,助力国家应对医疗挑战,已在多个领域参与了行业标准的制定。2017年迈瑞借助该项目,联合国内17家知名三甲医院,开展了业内唯一的双模态弹性多中心的研究,输出了首套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弹性诊断标准,以迈瑞梦托举健康中国梦。

“研发人员要以从事科研工作为荣”

在迈瑞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上,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和李双双团队合影留念

1月12日,迈瑞医疗举办了“首届迈瑞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特此表彰在此次荣获国家级二等奖的项目中,具有卓越贡献的迈瑞超声李双双研发团队。

在表彰活动上,董事长李西廷向研发人员讲述了“我们怎么看待科学技术?”的重大命题。李西廷表示,首先,我们的研发人员要有自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之本,你们是社会中的佼佼者,是国家的栋梁。做科学家、工程师或医学家更是大家心目中欣羡的职业。研发人员一定要正确地看待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我们要在公司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提倡大家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为我们公司多做贡献。尤其是年轻的工程师们,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做研发

在表彰大会上,迈瑞医疗副总裁黄海涛介绍到,“迈瑞在超声弹性技术上的突破,不仅是工程技术上的突破,更是超声成像技术在原理和方法上的重大革新。这项技术通过在高端彩超Resona系列产品上增加全新的弹性成像模式,能为肝硬化和乳腺癌等常见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关键依据,后续迈瑞全系列高中低端彩超都将搭载这项技术,从而造福更多的人群。由于弹性成像核心技术的突破,未来还有可能帮助迈瑞研发出肝纤维化超声检测,以及全乳超声筛查等不同形态的专用设备,从而应用于更多的临床科室以及体检机构。因此说这项技术的发明,对于普及常见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及时无创地评估治疗效果、提高我国的疾病防治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李双双测试产品性能

同时,黄海涛还提到,迈瑞研发系统未来的方向一定是客户需求和市场需要,而通往未来的路,也是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创新,是在临床应用层面的创新,更是在不断优化和突破核心诊疗性能层面的创新。”

记者专访侧记:

- 激动,很激动

记者:相信当时领奖,见到国家领导人,你应该很激动吧?

李双双:激动,很激动,当时领导人一进场,大家都情不自禁鼓起掌来。那种庄严,荣誉感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离国家领导人仿佛只有一步之遥,我看得清他的样子,真人挺平易近人的。

- 不只是我一个人

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海荣(左二)及其团队一起领奖

李双双:你们虽然只看到我们领奖的几个人,但其实这个项目,是我们迈瑞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超声团队,还有国内十几家医院的医学专家一起去完成的。这样的合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研阶段,这个阶段有4、5年。我们和先进院研究团队一起,合作研究攻关,强强联合,突破了关键的技术难点。第二个阶段是产品化阶段,预研结束后,我们开始把技术落实到产品上,实现各种应用,调配兼容性和拓展性。第三个阶段,是临床评估和验证阶段,我们与上海瑞金医院等十几家重点大型医院开展了业内唯一的双模态弹性多中心的研究,在推广和应用这项技术的同时,收集了4605例有效病例,让医学专家们来评估诊断效能、制定医学操作规范、建立医学诊断参考等。

- 最难的是跨过这一步

记者:听起来这个项目并不简单,你们做了多久?

李双双:从08年开始到现在,有10年了。

记者:没想到要10年,10年对于这样的项目,算久吗?

李双双:算久,也不算久。其实这和我们初定的目标有关。我觉得制定一个目标非常重要,你知道一个目标定得越高,实现的高度能不由自主地跟着目标去走。一开始,我们看到这个技术在国际上刚刚出现,而我们自己想实现的不仅仅是能做出这个技术,而是把这个技术落实到临床应用。这看似是一步之差,但是这一步是跨度很大,也是最难的一步。所以当我们有了这个目标,我觉得再久都不算久,因为我心里有了期盼。

- 从工程化到产品化,迈瑞工程师为此日夜奋战

记者:这一步之差,对国际上这门技术的发展拉动了多少?

李双双:其实现在国际上这门技术也有不少品牌在推动,而我们的不同就是在真正的临床应用上跨出了一大步,把剪切波弹性成像这门技术落实到临床应用。在早期诊断重大疾病,比如乳腺癌和肝硬化上面,更精准和简易化。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但我觉得这其中有点不同,要跟大家说清楚的:古人磨剑是磨好了再上战场,犹如闭门造车,做好了再经受实践的验证。但这不是医疗技术研发的正确方法,诊断技术的产品化,决不能仅仅在办公室里磨数据或者磨算法,而要真正解决临床问题,走到临床“战场”中锻造、验证,结合专家智慧来优化自己的“武器”。项目后期,我们和上海瑞金这样的大型医院合作了2年,收集了数千份来自全国的病例,让专家去分析,去制定弹性的数据范围,从而让更多的医生根据这个范围去诊断。

以上海瑞金医院为首的双模态弹性多中心研究,于2017年输出了首套适合中国人群的弹性诊断标准

记者:那对于临床诊断真的非常有意义,你在这10年中有什么非常有成就感的时刻吗?

李双双: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我们刚刚把设备投放到医院的时候,其实医生还是有一点点怀疑的,他们可能认为国产设备的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应用没那么成熟。当时我们马上拿出了乳腺仿体模型,把机器获得的图像和弹性数据与进口设备进行了对比,发现我们国产设备的图像和测量数据都非常精准,甚至更有优势。到后来,他们用于乳腺临床的时候,发现对乳腺癌的良恶性鉴别辅助诊断上效果非常好,而且工作流易用性好并独具特色。我觉得我们让国内的医生也跨出了一步,他们对国产设备更有信心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使用上这项基于迈瑞超声平台的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双模态弹性多中心研究众多专家合影留念

李双双:有一件小插曲,在这次获奖后,有名内蒙古的患者直接打来电话到合作医院,问在内蒙古能不能也用这样的超声设备给自己诊断一下。这是后话了。

记者:除了有这层意义,你觉得这10年的坚持对你个人,对你的团队的意义是什么呢?

李双双:这十年中,我心里其实憋着一股劲儿。我是08年一毕业就来的,当时也是个刚毕业的小女生。公司指派我们好几个人去分不同的方向去调研一些新的技术。而我负责的是剪切波弹性成像这个技术方向的。当时我不单单是阅读文献,还会根据文献上的流程去自己试着演绎一遍,来比对究竟文献上的技术阐释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最后,我做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调研呈现了出来。

李双双:而我团队里的人都非常优秀,是大家磨合出来的优秀。为了把这门技术从零到有地实现出来,团队中每个人都在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在产品化阶段,难度在于沟通。这时候,有不同专业方向的同事参与进来。有些人负责硬件,有些人负责软件。而研发工作,是分模块的。当你完成了你的部分,需要交接给下一个人。这时候,如果其中有一个卡壳了,另一个人好像只能干等着。而我要做的是及时协调和沟通,并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指标顺利实现。

这么多年,李双双说她基本不会想起来给团队合影一张,现在终于有了

李双双:更难得的是,你知道,由于我们研发这个工作性质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在试验了几百次,甚至上千次同样的东西,我们可能会质疑自己,但是不能就这样罢休。每多试一次,我们都当离最后的胜利更近一步。对我们而言,最难的是克服这一次挫败,而继续走下去。

记者:团队支持确实非常重要,那么公司对这个项目是如何看的呢?

李双双:你知道的,公司对研发创新的投入一直非常大。这个项目是达到千万级别的资金支持。当初刚毕业的时候,其实我是可以选择出国深造的,但是最终我选择了在迈瑞做研发工程师,就是觉得公司对研发的重视吸引了我。比如我需要试验剪切波强度,那么软硬件及时到位的支持都有了,才能更好去推进。还有,在获奖后,公司也给予我们资金奖励。

结语:最难的,是主动思考去创造可能;最难的,是不懈沟通释放团队智慧;最难的,是跨多一步。十年,虽暂告一段落,但是对于中国医疗科技的创新而言,跨了十年的这一步,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 

(责编:聂丛笑、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