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医联体 看病近了快了省钱了

杨蔚然

2017年12月08日08:43 来源:长沙晚报

  患者李先生(化名)因头颈部不明肿块,由家属陪同从县城来省会长沙某三甲医院看专家号。专家问诊并查看检查结果后诊断为癌症,需要尽快手术,但该科室有很多重患排队等床位,入院可能要等一两个月。专家建议李先生回与该院有合作关系的县医院,可以立即入院手术,县医院相关科室的两名主治医师曾在该院学习两年,是这位专家的学生,专家可以一起制定手术方案,也可前往主刀。采取这种方案与在长沙等床位手术相比,手术效果相同,费用却要少,关键是时间等不起,李先生和家属当即决定回县医院手术。

  这种大医院与县级医院合作与转诊的模式,就是时下很火的医联体。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医联体作为分级诊疗落地的推手,肩负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重任。随之,全国各地的医联体建设遍地开花。

  那么,湖南的医联体目前发展如何?到底是怎样联的,联上了百姓的“心头肉”吗?为此,记者调查走访了省会10多家医院。

  探访

  绿色通道转诊,生命急救提速

  “说叶教授‘针到病除’解我腰痛之苦,一点不为过。”提起叶教授,患者彭爹爹连声称赞。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事业发展部赵鸿主任介绍,叶勇副教授是本院针灸推拿康复科的名医。

  彭爹爹不久前因腰痛加剧,在天心区青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治疗,7天里进行了针灸、理疗、穴位点压等疗法,病情有所缓解,但疗效并不明显,于是在省中医附一“湘中医”针推康复专业医疗联盟平台上求助。通过视频交流,叶勇建议,加强对患者手术过的腹部疤痕区穴位的针刺治疗,腰腹同治,果然见效。彭爹爹说:“我既看了大医院的医生,还能继续留在社区医院康复,幸运的是不要来回跑!”

  “如今,孩子们只要不舒服,首选就找社区医院的于叔叔。”在芙蓉区东屯渡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福泉告诉记者,年轻医生于辉滔,现在是卫生服务中心的台柱子,每天要接诊100多名患者。“医联体的推进,让社区医院患者多起来,去年门诊人数超过11万。”杨福泉说,该中心辐射6个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就医。

  去年年底,扬帆社区4岁的宸宸患了肺炎,家长带他看于医生。因医疗设施有限,于医生迅速联系省人民医院儿科医生黄寒,不用挂号排队,并预留了床位。“多亏这个‘绿色通道’,让孩子少受苦,及早接受治疗。”宸宸的父亲说。

  记者了解到,在芙蓉区,有12家这样的卫生服务中心,挂号、诊疗费全免,药品全部零利润销售,辖区内常住居民都能免费接受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这里是雨花区东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门诊接到一急性心梗患者,已做应急处理,请求马上到你院治疗。”随着救护车的急促警报声,长沙市中心医院转诊办接到转诊绿色通道的电话。

  社区的张清云娭毑,前不久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自述胸痛4小时。罗梅芳医生接诊后,判断张娭毑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转院治疗。在给张娭毑含服硝酸甘油和吸氧等措施后,通过绿色救护通道,张娭毑直接进入了市中心医院介入室进行手术。短短两小时,张娭毑完成了在基层医院首诊、转诊、上级医院顺利手术的治疗全过程,这种生命急救的提速,得益于医联体。

  省医改办常务副主任、省卫计委副主任龙开超表示:“在国家推行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这种合作模式可改变患者的整体流向,把常见病、多发病引导在基层解决,预留更多医疗资源给复杂手术、抢救、疑难杂症等患者,推进患者的合理分流。”

  调查

  全省已建立多种形式医联体194个

  湖南的医联体正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多种形式医联体194个,其中医疗集团7个、县域医疗共同体68个、专科联盟25个、远程医疗协作网94个,覆盖100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

  “数据联”:大医院抱团小医院

  湖南省人民医院:今年3月25日,成立全省首个省级医联体。现拥有集团分院2家、对口支援医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定点指导医院30家、远程医疗单位70家、双向转诊单位100余家等,共覆盖基层医疗机构达278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目前医联体涵盖合作办院3家,横向协作指导全国12个省区综合医院20家,纵向定点指导、双向转诊省内县市级医院54家、长沙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直接远程联网医院140家、间接远程联网医院4897家。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建立了100余所市县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医联体,覆盖范围包括全省及广西、贵州等地。

  “长沙目前已启动第一批29个市级医联体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医联体全覆盖。”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周敏告诉记者。

  “专科联”:形成小区域大专科

  今年7月19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性疾病、精神心理疾病两个国家重点专科医联体正式启动,已吸引全国20余省、100多家医院加入。跨省医疗联盟现已发展至全国21个省市、200余家医院,形成辐射周边的“小区域大专科”。

  去年,省儿童医院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湖南儿科医联体,成员共有98家机构加盟。

  省肿瘤医院本月正在组建“湖南省肿瘤专科联盟”,成员包括抗癌协会成员单位、同质化培训的40家县级公立医疗机构、肿瘤联盟29个公立医疗机构等。

  “湘中医联”:辐射到全省各市州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14年底至今,‘湘中医’旗下跨区域组建了18个专科联盟,已辐射到全省14个市州不同层级、逾22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覆盖人群超过5000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湘中医”医疗联盟主席陈新宇介绍。

  “湘中医”推行“请上来学”“走下去教”“名师带徒”“团队带团队”等多种人才培养方式,3年来,共组织专家赴70余家县级中医院开展116次大型巡诊巡讲、156场学术讲座,开展社区义诊和科普讲座200余次,义诊查房患者2.5万人;培训基层医务人员2.8万余人次。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组建骨伤、肛肠两个专科医疗联盟,现联合全省各市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及民营医院共129家,中医社区联盟成员单位已有110家。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5个医联体单位已全部启动。

  发现

  地空远程网络“共享医生”,坐地“吃点菜”

  飞机空中转运,为生命抢时间。2016年11月3日上午11时,长沙河西某小区一患者突发急性脑血管疾病,长沙市急救调度中心建议,采用直升机空中转送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结果全程耗时15分钟,为生命赢得时间。湘雅医院成为湖南首家空中医疗救援基地医院。

  一部手机,远程会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理科主任李代强介绍,今年10月5日,他手机接到医联体单位共享平台一条信息:华容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一位做完手术的患者,需要对腹腔肿块良恶性质进行诊断,而当地医生有些拿不准。收到信息后,李代强迅速打开电脑,进入会诊平台,仔细分析后,诊断其为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几分钟后,一份由李代强签发的病理报告,从华容县人民医院的终端上打印出来,医生、家属都长长地舒了口气。

  医联体微课堂“面对面”。“由专科老师精心备课,开展现场直播和重播远程视频教学,目前已开讲36节微课,线上学员达1100余人,解决基层医生的临床问题,更好地照护患者。”长沙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傅广介绍。

  “医生跑、技术跑,病人不用跑。现在每两周就有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去桃江坐诊,当地患者看病更方便了。”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民说。不久前,益阳市桃江县70岁的彭祖发老人,到桃江县人民医院首席专家门诊室看病,接诊的是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专家蒋波教授。

  “2014年7月,我们医院肛肠科从无到有,在省中医附一帮扶下正式成立,目前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科室门诊量由2014年的300余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4000余人次,患者不用再跑省城了。”凤凰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龙再文欣喜地说。

  “近年来,湖南按照‘一体两翼’的思路,将发展医联体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两个抓手,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龙开超介绍。

  评说

  如何理顺利益链,是下一步重点

  “将来看病,若能像‘滴滴打车’一样就好了。”长沙县江背镇26岁的孕妈妈吴晓穗对记者说。

  “推动儿科医联体此项工作,目前还缺乏政府监管、医院信息化标准确认、医院技术准入等系列政策保障和顶层设计。”省儿童医院副院长李爱勤坦言。

  “怎么把好大夫派到基层,其目的,应是让基层医院留得住患者。”岳麓区雨敞坪镇卫生院一位医生表示,基层医院仍面临缺钱、缺资源、缺人才、缺信任“四缺”,如何发展全科医生、体现基层医院的公益性、社区实行首诊负责制、扩大服务项目等,都是当前亟需思考的问题。

  长沙一位医疗机构管理人士认为,眼下个别医联体建设的目的并非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多是为扩大病人来源,获取更大利益。

  “医联体推进,还需医保、财政等多部门形成合力,亟待促进人通、财通、医通的实现。”省中医附二医院、省肿瘤医院医联体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立促进医联体内资源下沉的机制,理顺医联体成员机构内在的利益链,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龙开超指出,明年医联体建设或许面临更多的挑战。

  记者观察

  “联体”容易“联心”难

  公立医院改革,面临解决体制、机制的矛盾;科技发展对医疗服务模式的影响;药品零加成、医生多点执业等政策的落实……诚然,这些挑战都将促使医联体发展趋于更合理化,让百姓慢慢有序走上“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治疗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众多业内人士感叹:“联体”容易“联心”难。

  难在哪?一方面是大医院门庭若市,“吞不下”;另一方面是基层医院门庭冷落车马稀,“吃不饱”。医联体建设正是要打通“任督二脉”,在各医疗单位之间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不为跑马圈地,让大医院诚心“放得下”,基层医院实心“接得住”,家门口看病百姓放心“乐意去”……对于医联体建设,这些都还在路上。

  特别是,利益分配若做不好,就容易出现“利益留给自己,麻烦扔给别人”的局面。

  深圳罗湖和安徽天长有个模式:强化人员、资源、运行、服务等方面的协同管理,形成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建立资源下沉和维护健康为导向的考核标准,同时推动医保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引导老百姓从“挣钱治病”向“省钱防病”转变,牢固树立“预防重于治疗”。

  用这种模式来“联心”,当然受益的最终还是百姓。可否?  

  名词解释

  医联体

  医联体即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目的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责编:杨迪、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