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谈“艾”色变?其实生活不必这么绝望

艾滋病治疗的“中国方案”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2017年11月28日08:40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您是否因与HIV携带者接触而心生恐惧?您是否因感染HIV而限于黑暗?

但是你知道吗?病痛与绝望并不是HIV的标签!在我国,艾滋病正由“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控的慢性疾病。

近二十年来,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教授牵头带领全国艾滋病治疗团队,围绕艾滋病诊疗的关键技术问题探索攻关,逐步开创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免疫重建的“中国方案”,先后解决了中国患者“有药可吃”及“活得更长、活得更好”的问题,让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水平直追国际水平。

11月30日(周四)下午13:15-14:15,由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健康时报联手打造的“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将邀请李太生教授,进行视频、图文直播,带您走出误区、直击HIV携带者、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真相。摆脱恐惧与歧视,正视艾滋病群体,正视未来。

专家简介

李太生,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和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临床组副组长。

擅长:艾滋病治疗、发热待查和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特需门诊)、周二上午、周三上午


艾滋病检查结果为阴性,是不是安全了?

并不一定。从人体感染HIV病毒到可通过检查手段查出的这段时间叫做窗口期。不同的检查手段,窗口期也不同。确定高危暴露的时间点,是判断艾滋病检查结果为阴性结果是否可信的重要因素。根据美国CDC的推荐,随着第四代检测手段的普及,窗口期已缩短至2-6周,6周后阴性足以排除感染。艾滋病的阳性确诊需要距离暴露时间3个月。对于艾滋病检查最保守的推荐是以3个月的阴性作为排除感染的依据。

艾滋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不是艾滋病本身?

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当免疫系统被破坏后,其它感染趁虚而入。患者的死亡原因通常为感染和恶性肿瘤。在非艾滋病相关死因的病例中,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占近一半。65%的HIV感染者有至少一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HIV感染者的心脏结构、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健康人较高。我国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人HIV感染者中,针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治疗比例很低,应重视对HIV感染者的心脏结构、功能进行评估。建议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HIV感染者,戒烟、减体重,必要时积极接受降压、降脂和降糖治疗。

如何提问和收看直播:

一、下载人民好医生客户端,进入“问诊”栏目进行提问。

直播在人民好医生App进行,请务必下载APP提问,扫描二维码,或在苹果市场、安卓市场搜索“人民好医生”。现在就可提问,提问靠前,医生优先解答。

二、关注人民健康公众微信号(微信号:rmwjkpd),右下角点击健康互动“下载人民好医生App”,下载后进入客户端提问。

重要提示:

提问尽可能详尽,如年龄、性别、具体症状等写清楚。诊断证明、照片可在“提问框”右下角内添加图片发送。

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只提供疾病咨询、就诊建议,作为您的就医参考,不做具体诊断和开处方!

(责编:高奕楠、赵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