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胸片正常不等于没有慢阻肺 吸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2017年11月23日08:09 来源:广州日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近期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4%。

吸烟是慢阻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在吸烟25年后,累计有35.5%的烟民会发生慢阻肺。常规体检的胸片即使正常,也不等于没有患上慢阻肺。建议吸烟者、家族史或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的人群,35岁后常规进行肺功能筛查。

吸烟是慢阻肺

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赵海金介绍,吸烟是慢阻肺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中大约80%~90%有吸烟史,且多数吸烟指数超过200(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乘以吸烟年数)

研究发现,肺通气功能正常的抽烟者在25年后,慢阻肺的累积发病率高达35.5%。近期也有研究报道称,肺通气功能正常的抽烟者,如果其弥散功能(可理解为气体进入肺泡后利用能力)下降,3年后患慢阻肺的风险超过20%,充分显示吸烟是慢阻肺发生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戒烟是慢阻肺预防和治疗管理的重中之重。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戒烟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下降,降低慢阻肺发病的风险,减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

赵海金指出,作为吸烟的慢阻肺患者,首先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深刻认识到抽烟的坏处及戒烟的好处,患者家属也要积极配合。其次,若对香烟依赖的患者,戒烟困难时应主动到戒烟门诊就诊,现在有一些药物可帮助戒烟,且较少发生依赖;三是慢阻肺患者的家属若抽烟也需要戒烟,减少诱惑,做到家中无烟。最后,必须认识到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预防和管理。

高危人群过了35岁

建议常规筛查肺功能

赵海金介绍,胸片是常规体检的必备项目,临床上很多患者拍胸片没有问题,但最后诊断为慢阻肺,让他们大感意外。很多慢阻肺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或患者已经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症状,但胸片检查又是正常的。患者往往会觉得肺脏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可能是导致慢阻肺不易早期识别的重要原因之一。慢阻肺属于功能性疾病,拍胸片等检查看不出肺有什么异样,其实肺功能可能已经大打折扣。

赵海金介绍,很多慢阻肺早期患者并不重视自己的病情,经常当成感冒或认为生理机能老化而不能及时诊治。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所必须的指标。因此建议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应常规进行肺功能检查;如果有吸烟、慢阻肺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或有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建议过了35岁,除了胸片常规检查外,应常规进行肺功能筛查,以便更早地发现疾病并早期治疗。

慢阻肺稳定期

也需预防急性加重

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患者最担心的事情,也是慢阻肺管理的核心。赵海金介绍,很多慢阻肺患者一旦出院,症状稍缓解就不再好好用药。研究表明,前一年慢阻肺急性加重可以预测下一年再次出现急性加重。因此有过住院的慢阻肺患者更需要重视平时的用药和管理。

首先,患者应该认识到,慢阻肺是一个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急性期的及时治疗很重要,稳定期的管理同样重要。

其次,慢阻肺患者出院后需要按照医嘱规律吸入或口服药物,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并改善健康状态和运动耐量,患者切记不可自行停药,如若减药或停药,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第三,慢阻肺患者要尽量戒烟,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及康复治疗。对于严重的具有静息状态下低氧血症的患者,可考虑长期氧疗;部分重症患者,联合使用无创呼吸机通气可改善生存率及降低住院风险。

最后,患者需要学会评估自己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及气促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加重,需要及时咨询医生,避免等到疾病严重再到医院就诊。

(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李晓姗)

(责编:许晓华、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