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破解随迁老人融入难仍须努力

余明辉

2017年11月16日08:21 来源:健康报网

在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建邦嘉园社区,随迁老人除了照顾儿孙外,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参加烘焙、声乐等课堂,还能进入随迁老人俱乐部发挥余热,并且有专业社工组织过集体生日。这些是房山区社工联合会发起的主题为“结伴同行不寂寞”的随迁老人社区融合项目的部分内容。

房山区长阳镇的随迁老人融合项目,对解决随迁老人难以融入迁入地、孤独寂寞等现实难题,无疑显示了很好的正能量,而且,在全国很多城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动作欠缺、措施匮乏、效果不彰的情况下,长阳镇在8个社区积极实施随迁老人社区融合项目,无疑是稀缺和可贵的,值得关注与肯定,乃至效仿。但就现有实际情况来看,要想从根上破解随迁老人融入城市难等问题,仅靠类似随迁老人融合项目,还是显得有些力度不够。

随迁老人难以融入所在的城市、社区生活,至少是两道“难关”叠加的结果:一是思想关,二是制度关。所谓思想关,一方面是随迁老人不能很好地转变观念,难以融入新的城市生活等;另一方面则是对家乡有一种深深的依赖和怀念。所谓制度关,一方面是指国家的相关制度配套还有欠缺,比如有些地方老年人异地发放退休金,需要年年认证,填两份认证表格证明,一份交生活地社区,一份寄回老家人社部门,费时费事费力。另一方面,则是老人迁入的社区在一些具体的融入服务项目上提供不足。

对于随迁老人思想不够开放问题,固然需要社区提供相关融合项目,需要随迁老人自己努力,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等,但更需要子女经常带老人参加一些户外、社区活动,改变老人孤独、难融合的心态。

更深层面,则是大城市管理者应该认识到,随迁老人其实也是间接在为城市作贡献。老人进城与子女同住、为家庭提供后勤保障、稳定子女工作情绪等,就是让这些年轻人专注于工作,为城市作更多的贡献,这也是一种生产力。而保有这种动能,需要城市管理者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资源分配,制度设计与推进中,切实考虑随迁老人的需求。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加速进入老龄社会,随迁老人群体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会更多。期待有关方面及早深度应对、引导随迁老人融入城市。这既是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应对老龄化的需要。

(责编:盛月、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