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讲好中医故事 让“马兜铃酸”事件不再重演

中国中医科学院  胡镜清

2017年11月06日08:3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加强中医药文化和中医理论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中医认识的水平,树立好中医形象,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要在中医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上下功夫,传递正确的观点,发出正确的声音。

应充分调动中医药行业专家开展中医药科普和宣传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专业和技术特长,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等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让民众在切身享受中医药服务好处的同时,逐渐理解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药文化底蕴。

“马兜铃酸”事件首先折射出许多人对中医缺乏较深入的了解和客观的认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加强中医理论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之外,更要大力推进中医理论的科普和宣传工作。

最近,一篇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马兜铃酸可导致肝癌”的文章引发公众热议,掀起轩然大波。就像有专家指出的那样,本来缺乏直接证据尚需推敲的研究结论,却迅速地被“转化”为“有毒的中草药”“中医药害人”等传言,骇人听闻。联想到不久前,另外一篇似乎为中医点赞名为《基于中医诊断理论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的会议论文也曾经引发网民热议。在该文中,作者将飞机发动机的结构和部件与中医“脏腑”“经络”等概念一一类比,推崇借鉴中医的整体理论及思维方法用于对飞机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提出新的飞机发动机故障诊断理论和技术。该文被转发到互联网上后,也是引起一片哗然。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一些公众把对该文观点的质疑和批驳也很快“转化”为对中医及中医理论本身的攻击,甚至部分网友借此直接把中医又大骂了一通。中医药竟然因为被修飞机的“不太专业的推崇”而不幸“躺枪”。

其实,通过论文发表科学研究结果或者公开作者的观点,或正确或错误或尚有待推敲,本无可厚非。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结论,作者并无直接证据,只是推论。况且其中诸多混杂因素并没有合理的解释。上述科学研究如果只是放在科学研究的视野里来看待,多讨论、多争鸣是好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只要涉及中医药的研究,或有利或不利的,却常常从对研究问题本身的质疑很快转向对中医药的全面质疑甚至否定。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在笔者看来,这些事件首先折射出许多人对中医缺乏较深入的了解和客观的认知。在这些质疑中医的网友中,尽管可能不乏少数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但绝大多数人可能还是对中医不明就里,被误导了。怎样做才能改变这一现状,使公众能够科学、正确地认识中医、接受中医呢?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加强中医理论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之外,更要大力推进中医理论的科普和宣传工作。只有讲好中医故事,树立好中医药的形象,才能让民众不再雾里看花,才能科学、客观、正确地认识中医、接受中医。

讲清楚中医的事儿 提高公众中医认识水平

中医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其理论体系与诊疗方法均不同于现代医学,与当今社会以自然科学、还原论为主导的思想观念大相径庭,加之语言晦涩难懂,以“阴阳、五行”为说理工具,更使得民众难以完全理解和接受。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说明中医科普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没有讲清楚自己的事儿。因此加强中医药文化和中医理论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中医认识的水平,树立好中医形象,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要有信心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提到:“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中医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部分,讲好中医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讲不好中国故事,何能有中国文化自信?我们要大力宣扬中医药学在当今科技潮流中日益凸显的优势,正是这些优势使得中医药正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要在中医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上下功夫,传递正确的观点,发出正确的声音。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增加讲好中医故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更加积极、主动、自信地讲好中医故事。

充分调动积极性 让行业专家做科普主角

应充分调动中医药行业专家开展中医药科普和宣传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专业和技术特长,多带头,带好头,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等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让民众在切身享受中医药服务好处的同时,逐渐理解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药文化底蕴。通过展示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成绩和价值,促进民众对中医理论和中医文化的认可,努力让更多的民众热爱中医和了解中医。

中医药领域内的专家是中医药事业的主体,除了做好本职内的研究工作外,更要注意发挥好中医科普的社会职能,明确新时期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点任务,成为中医故事演讲的主角,从整体上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水平,推动中医药普及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还要培养更多能够讲好中医故事的科普人才。现在的问题是,做科普宣传的专业中医药人尚显不足,类似《养生堂》的节目还应再多些,那些带广告性质的“群众演员”占据媒体胡吹乱讲“名医秘方”神奇疗效的应该再少一些,不了解中医者帮倒忙或利用中医博眼球的现象更应该得到遏制。

以需求为导向 多渠道传播中医知识

讲好中医故事,需要改进讲故事的方式方法。“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医药科普宣传不仅要求在内容上追求科学性与真实性,贴近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实际需求,更要拓宽传播渠道,以适应不同受众群体,使公众能够通过更便捷的途径获取可靠信息。比如对于老年群体应利用电视、广播以及报刊杂志等传统宣传媒体的优势;对于中、青年人注重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采用更为灵活、生动的形式,将中医药知识更加通俗、条理、生动地进行表述。

笔者建议还应多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图书馆、体验馆,兼具学术性、科普性与趣味性,通过报告、讲座等多种易于公众参与、便于接受的形式,普及中医药理论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

现在各类专题的博物馆让人眼花缭乱,但面向公众的中医药主题博物馆却难觅踪迹,不禁让人唏嘘。另外,讲好中医故事还应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规范化管理。目前有许多不法分子和商家打着中医药的幌子做虚假广告推销产品,甚至以养生、气功、保健之名搞违法犯罪活动骗取钱财,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在民众中的形象和声誉。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管理,设立专业性的科普宣传平台,建立民众可信赖的、能够获得正确指导和知识的便民机构,那些打着中医旗号欺骗群众的行为应该受到严惩。

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人民的医疗卫生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些年中医药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取得了许多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医药行业更应努力树立好形象,积极讲好中医故事,使中医药在满足新时代的卫生健康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新时代对中医药理论阐释与传播的需求,为民族文化自信,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人类健康事业书写新的篇章。

(责编:权娟、聂丛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