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国之名医评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获奖医师名单

2017年09月24日08:16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尊医重卫,倾听800万医生的声音,关爱800万医者的成长。

9月22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健康时报社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22个专业分会联合主办,世纪长河集团独家支持的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2017年度)在北京人民日报社举行。

论坛广泛邀请国家卫计委医疗管理专家、知名三甲医院院长、医生培养教科研学者、全国优秀医生等各领域代表,精心设置四大主题系列演讲,营造尊医重卫、名医成长的社会氛围,引领主流媒体对医生成长的舆论环境支持,推举国之名医系列,展示国之名医群体形象,推动中国医改纵深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会上发布国之名医系列榜单,分别设置国之大医·特别致敬、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国之名医·青年新锐四个荣誉称号。榜单严格遵照“权威、客观、专业”的推举原则,展示临床工作突出、科研贡献显著、患者口碑良好的医生群体。

国之名医系列榜单推举原则

1. 由中华医学会各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各相关分会本着自愿申报评定的原则,由各分会参照大会学术委员会制订的各类档级评定标准,进行差额评定后报送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团;

2. 由22个专业分会主委组成的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团,专题召集会议对各分会名单进行审议评定;

3. 由主办单位对评定的名单征求卫计委或及被推举人所在单位意见;

4. 经人民网、健康时报网公示后最终确定。

国之大医·特别致敬

【陈灏珠】

陈灏珠,男,93岁,首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心血管病内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

作为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治的奠基人之一,陈灏珠临床上的68个年头几乎是一部我国当代心脏病学的发展史:他开创完成了三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首例”: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施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及血管腔内超声检查。

他不仅在我国第一个使用“心肌梗死”这一病名,还发现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并在国际上首次确认了我国健康人的血脂正常值,就我国心脏病病种变迁、流行趋势和防治对策率先做出提示。

他培养了包括葛均波院士在内的几代心血管病医生。主编《实用内科学》等专著12本、参编书30余本、主译书5本,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和其他文章700余篇。历年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2项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和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三等奖14项,立功3次等众多荣誉。

国之名医·卓越建树

【葛均波】

葛均波,男,55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率先开辟华东地区紧急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24小时绿色通道,牵头制定胸痛标准向全国推广。他的研究被编入国际经典心血管病教科书,却放弃优厚生活回国报效,创新解决一个个难题:从可降解材料涂层药物支架,到首例生物完全可降解支架,让中国自己的支架又便宜又好,逼得进口支架纷纷降价,为国家和患者谋福利。大力科普,推动预防,开辟泛血管领域,拉动多学科联动,促进心血管疾病拐点早日来到。

发表SCI或SCI-E收录论文300余篇,主编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19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10余项。

【霍 勇】

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亚洲心脏协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作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领军人物,霍勇积极推动中国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规范和发展,取得了业界公认的成就和声誉。同时,在国家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尤其是创新型的H型高血压和脑卒中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系和胸痛中心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居国际领先地位。并主任全国心血管病症质量控制和专科医师培训和认证体系建设,牵头制定多项国家疾病诊疗标准和心血管专业的指南和共识(20余项)

霍勇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在JAMA等顶级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文章152 篇,主编学术专著68部,先后获得六项发明专利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2年、2016年)、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第十三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012年)、吴阶平创新奖(201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后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3年)等多个奖项。

【韩雅玲】

韩雅玲,女,6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血管内科主任。

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40年,在复杂危重冠心病介入及药物治疗以及并发症防治、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个体化抗血栓治疗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显著降低了危重冠心病的病死率。她亲手完成的1万多例心脏介入手术,无一例术中死亡,被冠心病患者和他们的亲人誉为“生命的保护神”;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数量及成功率、存活率等数质量指标连续10年居军内第一、国内前列。

从护士到女院士,让人们感受到了女性的坚韧仁爱。她先后荣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众多奖项。曾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8次。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7篇(最高影响因子37.6,发表于美国JAMA杂志)。

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陈韵岱】

陈韵岱,51岁,女,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秘书长。

陈韵岱在国内率先开展曾为“介入禁区”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和切割球囊治疗支架再狭窄技术,将国人无复流发生率从早期的21%降低到3%,研究成果写入中国指南;她牵头的DIRECT研究结果作为第一个来自中国的数据在欧洲心脏病年会上公布,并写入中国专家共识。

陈韵岱教授致力于心肌保护、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特殊环境下心血管疾病防止研究研究。她带领团队完成了世界首例4500米海波平板运动试验,为高原心脏病诊治积累宝贵资料。

由她主编的《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是全军唯一的一本被SCI收录的杂志,也是全国心血管领域第一个被收录杂志。发表5分以上SCI共17篇, 单篇最高10.4分。

【于 波】

于波,男,55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

在于波教授的带领下,哈医大二院心血管内科自2005年在国内率先将OCT应用于临床及基础研究中,至今,应用OCT检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指导PCI治疗及介入治疗后随访已完成了8000余例,目前是世界上单中心完成OCT例数最多的中心之一。

2017年获中国研究型医院杰出中青年人才奖;2012年荣获“第八届中国医师奖”,等众多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他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仅“十三五”国家重大慢并重点专项项目一项,研究经费高达1051万元。发表SCI文章160篇,其中88篇为通讯作者,单篇影响因子高达19.651,影响因子>14分的有8篇。

【马长生】

马长生,男,54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由他牵头组织的全国上百家单位联合开展心血管临床研究,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任中心主任。

他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作为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130余篇,主编《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图谱》、《介入心脏病学》等,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他还是“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等,曾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张抒扬】

张抒扬,女,54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任兼心内科副主任及转化医学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和临床药学分会副主委。

她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方圻教授、金兰教授,在美国Alton Ochsner 心血管研究院心脏科继续攻读博士后,被国际著名介入心脏病学家Dr.Ramee评价为“未来最有前途的心脏病学专家之一”。

作为主要研究者,负责了八五至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的多个课题及子课题研究,组织领导了多项国际和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18种药物对冠脉及全身血管病变和死亡终点的保护作用,其领导科研团队目前的已经发表文章130多篇,主编/译专著7部。主编了医患题材的《医之心》,并被患者评为“心目中的好大夫”,荣获北京市医德标兵等称号。

【陈纪言】

陈纪言,男,56岁,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1985年,他在国内首次开展经皮肺动脉瓣、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并在国内外推广应用。1989年,他在国内较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我国最早掌握PCI技术的专家之一,也是国内公认的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军人之一。同时,他还是患者眼中的好医生。曾有病人这样评价他——“他是我见过的最耐心的医生”。

作为团队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9年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医师称号,2000年荣获赛勒中国医师年度荣誉奖,2015年获得岭南名医奖,等。陈纪言教授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高影响因子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国之名医·青年新锐

【陈 茂】

陈茂,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

他所带领的团队,于2012年完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是我国首批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术者,至今已完成约240例TAVI,手术量及效果居全国前列。

他先后负责或参与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等众多国家、省部级课题项目。他参与研发的国内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导管生物瓣膜近期已获sFDA认证上市。在国际首次系统综述了经导管介入治疗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应用特点。近年来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约80余篇。

【唐熠达】

唐熠达,44岁,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科管委会主任兼冠心病中心副主任。

他不仅在从事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走在时代前沿和国际接轨,还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推进结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主动脉介入治疗优势的“一站式”(内+外科)杂交手术。

他曾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师及多项国内奖项。 2015年,他又牵头组织开展了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分会青委会的“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策略全国巡讲”,帮助推进地区冠心病介入技术平衡。

(责编:崔元苑、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