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养生园
初秋感冒特别多 入秋先把水喝足
编者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我们最关注的话题。什么才是健康的食品?生活中如何预防身体的疾病?这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人民健康网推出《金台养生园》栏目,每周为您盘点最养生的生活方式,带您走进健康园地。
入秋了先把水喝足 橙色蔬果缓干燥
进入秋天,出汗少了,让人感觉神清气爽;但秋燥的困扰也随之而来,皮肤和嘴唇脱皮、咽喉干、免疫力降低,稍有不慎就会呼吸道感染或换季感冒,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其实,秋季吃对饮食可以帮你防秋燥。
少量多次喝足水。秋天湿度降低,皮肤、嘴唇和咽喉表皮细胞更易丢失水分。喝水是最直接的补水方法。
橙色蔬果缓干燥。不少蔬果含水量高达90%,也是补水大户。
牛奶豆浆要多喝。牛奶、豆浆含有大量水和蛋白质,最好每天喝上300毫升。
坚果含锌助保湿。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合成细胞膜表面磷脂的原料。磷脂充足,细胞中水分就不易流失。
白色食物养肺好。肺喜润而恶燥,入秋后肺也最易出现不适,引起咳嗽多痰等问题,而中医上讲白色食物入肺,所以秋天多吃白色食物可防秋燥。【详细】
初秋感冒特别多!中医给你支个招
立秋之后,外感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多数是嗓子干,咽喉肿痛,发高烧,同时伴有各种感冒的症状。
为何一到立秋,就有这么多人“中招儿”呢?这是节气的变化使给我们身体捣乱的邪气增多了! 初秋天气依旧很热,尤其是秋高气爽之后,空气透明度增加了,太阳当头照更会有种炙热感。
这种热邪,会导致人体津液流失,使得经络流通载体不足,导致防御部队无法到达指定作战位置,就像运河里面的水干了,运兵船无法航行一样。同时,热邪导致津液流失,会加重干燥的状态,口鼻之处黏膜干燥,使得外邪容易进入。【详细】
鱼也有三六九等 专家教你怎么吃鱼
鱼肉鲜美细嫩、营养丰富,常被列入健康食物名单。今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联合美国环境保护署,发布了一份新版鱼类消费建议,将鱼虾蟹贝类统称为“鱼”,并将62种“鱼”归为最佳选择、不错的选择、避免食用三大类。鱼也有了三六九等,吃什么更健康自然也就有了定论。
吃鱼带来多种益处
鱼肉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以欧米伽-3脂肪酸为主,能为健康带来多种好处。
降低心脏病风险。欧米伽-3脂肪酸含有DHA和EPA,能增加血液中“好胆固醇”水平,降低“坏胆固醇”含量。EPA是心血管药物中的常见成分,有护心效果。
增强记忆。欧米伽-3脂肪酸对孕妇尤为重要,女性怀孕期间适量吃鱼能促进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保护视力。常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能降低因衰老导致眼睛黄斑变性的风险。
滋润皮肤。多吃鱼可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利于防止皮肤干燥、松弛、出现皱纹。
我们该怎么吃鱼
海鱼风味更鲜,重金属污染较少。河鱼和海鱼的营养基本相同,但淡水鱼土腥味较重,海鱼味道鲜美,且淡水易受到土壤中农药、化肥的污染,相对而言,海鱼更安全些。
挑选身体呈梭子型的鱼。洄游性鱼类一般生活在水域中上层,由于产卵、季节等原因,它们不会长期生活在固定水域,体内沉积的重金属污染物较少。这类鱼的体态多呈梭子型、流线型,如鲑鱼、沙丁鱼、金枪鱼、马鲛鱼。
孕妇、幼儿尽量少吃贝类。毛蚶、牡蛎、扇贝等贝类多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浅海区域,近海地区水体比较容易受到污染,汞、镉、铅等重金属沉积在体内不易排出。体型较大的鱼体内也容易聚集污染物,建议上述人群尽量少吃。【详细】
日媒汇总拥有良好睡眠的7个要点
每天都有很多家务活和工作要做,在有限的时间内任务一多,有时就会占用睡眠时间。有时好不容易钻进被子了,却怎么也睡不着。虽然很多人明白良好的睡眠对美容和健康的重要性,却总是睡不着。
有人提出了一些新建议:
1.放松和娱乐有助于休息。要提高睡眠质量,就要远离压力。生活要多一点放松和娱乐。看漫画也好、玩游戏也好,总归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坚持才有效果哦。
2.房间亮度适宜,微弱的光(可以隐约看到枕边的东西)有助于睡眠。房间若是一片漆黑,人的感觉能力就会变得麻木、容易导致意识模糊。稍微给大脑一些刺激可以更安心地睡觉。
3.下决心规定睡觉时间。总想着这事儿干完就睡觉,睡眠时间会渐渐缩短。规定起床时间,同样也要规定睡觉时间。没有处理完的工作第二天再处理,生活节奏也会得到调节。
4.睡眠仪式是良好睡眠的保障。在睡觉之前,经常做同样的事情,通过条件反射作用,很容易入睡。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西服、躺在床上看会书等都是睡眠仪式。
5.早上看手机、晚上不看手机。手机发出的蓝光可以让大脑清醒。如果睡前看手机,睡觉时容易醒来。不过,蓝光并不是有害的,它可以让大脑清醒,是“唤醒大脑之光”。因此,在睡觉前不要看手机,早上醒来再看手机。
6.工作日期间睡眠不足,可以通过周末睡懒觉的方式补回来。
7.枕头的高度可以根据当日的心情决定。【详细】
老人健步如何才有效 弯腰、负重、不热身都是误区
走路是最好的运动,尤其对于老人来说,坚持每天走路,能有效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糖尿病、中风、老年痴呆等疾病的风险。然而,很多老人走路时动作太随意,或太急躁,不仅锻炼效果打折扣,还可能损害健康。老人走路时以下7误区需要避免。
1. 腰背不直。很多老人走路时喜欢弯着腰,时间一长,容易挤压到胸腔,胸腔范围就会缩小,肺活量降低,导致心慌气短。
2.手臂乱扭。有的老人走路时喜欢晃动手臂,认为这样可以增加运动量。正确的做法是,手臂放松,让手腕自然地前后摆动,幅度以不超过肩高为宜。
3.内外八字。很多老人走路时习惯“内八字”或“外八字”,因为发力点和着力点与正常走路不一样,不仅起不到健身效果,反而容易造成髋关节和膝盖的过度磨损。
4.倒走、踮脚走。不少老人喜欢倒着走、踮脚走。过量倒走或踮脚走路,易对髋关节和膝盖造成损伤。
5.负重行走。很多老人走路时会背着双肩包、提着手提袋等物品,容易对膝盖造成过重的负担,负重应以走路时不吃力为宜。
6.速度过快。很多老人认为,走路速度越快,健身效果越好。老人走路的步幅不宜超过60厘米,个子较矮、腿脚不便的人,每步30~40厘米即可。走路速度每分钟最好不超过60步。
7.疾走急停。很多老人走路之前不做热身,累了就马上停下来,这样很容易造成损伤。快走前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热身活动,防止因步幅过大而造成肌肉拉伤。【详细】
☆ 精彩回顾 ☆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