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胸可能唤醒猝死者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唐 闽
最近热映的电影《战狼2》里有一幕,女演员在飞机坠毁后猝死,男演员对她进行了快速的胸部按压并捶击胸口,最终成功将其唤醒。类似镜头在其他影视剧里也有出现。不少观众就会疑惑,这样的暴力动作太夸张了,还能把人救活?其实,这个捶击动作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唐闽介绍,心前区捶击术治疗心脏骤停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美国心脏协会1974年首次出版的《高级生命支持指南》中,推荐采用心前区捶击术治疗心脏骤停、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2000年公布的国际心肺复苏联络委员会的急救指南中,也推荐心前区捶击术可作为心脏骤停后的第一项急救措施。这项技术的急救原理是:在心脏骤停后的90秒内,心脏应激性最高,此时拳击心前区,所产生的电能可使心肌兴奋并产生电综合波,促使心脏复跳。
按照电影《战狼2》中的剧情设置,在非常紧急的条件下,没有时间做完整的心肺复苏,采用这种急救方式也是合理的。但是,该技术的成功率受到一定限制,目前主流观点并不建议将其作为抢救心脏骤停者的常规急救流程。心肺复苏2015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程建议,施救人员发现疑似心脏骤停者后,应采取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急救。
首先要评估现场环境安全,在确认现场安全的情况下,对患(伤)者意识和呼吸进行判断,用双手轻拍其双肩并呼唤:“喂!你怎么了?”,同时观察其胸部起伏5~10秒,确认无反应和呼吸后,请求周围人员帮助抢救和拨打120。接下来要进一步触摸患(伤)者颈动脉,判断是否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突起处划向离自己较近的颈动脉,确认无搏动后,松解患(伤)者衣领及裤带,准备实施胸外按压。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中点(即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根紧贴其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打开患(伤)者气道,去除口腔分泌物和假牙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频率10~12次/分。需要强调的是,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比例为30:2,操作5个周期。然后俯身聆听其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以此判断复苏效果。
专家提醒,胸外心脏按压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下施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将重点放在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上,即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施救人员操作时,应注意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吹气时间也不宜过长,胸廓稍有起伏即可,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次数要严格按照比例操作,否则会影响复苏的成败。保证按压位置准确,便不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力度也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血胸;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董潇男)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