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好医生
患者超2亿!风湿病该咋治?这次让您“看上”协和曾小峰专家号
我国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人数超过2亿。仅就骨关节炎而言,患者人数就近2亿,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50%以上,5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约20%~30%。此外,痛风患者达1600万,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各约500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约120万。
而据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一项调查,目前风湿免疫相关的专科医生仅5000余人!大医院风湿免疫科一号难求,这次您有一个和协和专家在线交流的机会。
8月23日(周三)下午15:40~16:40,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曾小峰教授将做客由人民网、健康时报联手打造的“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直播解答关于风湿免疫类疾病的问题。
专家简介:
曾小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
擅长: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系统性血管炎等各种风湿免疫病。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上午
类风湿性关节炎致残风险高
类风湿关节炎被称作“不死的癌症”,可引发一系列症状,包括关节部位的疼痛和肿胀,其中手、足和膝盖为易发部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在患病前一两年就可能出现关节破坏,10年左右就会导致患者残废。而一般认为,在发病的三到六个月内控制疾病是最好的时期。
比疾病自身更为严峻的是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状况。曾小峰教授表示,中国地区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至少要经历2.5年才能最终被确诊,60%的患者以为不痛就是治愈,80%的患者并没有意识到类风湿关节炎所带来的关节破坏是不可修复的。
曾小峰教授建议,一旦出现有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以及其他器官发生损伤的症状,应及时到风湿免疫专科门诊作相关检查,而不是去骨科、疼痛科就诊,以便尽早确诊疾病。
还有一点特别要提醒的是,治疗中一定要定期检查,不要随意停药。患者在长期服药的过程中要注意定期监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般每个月查血尿常规,三个月到半年评估一次,有任何不好的情况及时随诊。
经常性腰背痛警惕“强直”
经常性的腰背痛,尤其是休息无法缓解而运动能够减轻的腰背痛,很可能是身体正在发出“警告”——也许你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国有超过500万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30岁的青年人尤其男性正是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的“攻击”目标。我们熟悉的歌手周杰伦正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代表。
曾小峰教授表示,由于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疼痛与其他背部疼痛很难区别,特别是容易与年轻人因为运动损伤产生的疼痛混淆,患者可能在出现症状多年后仍未被确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从首次出现症状到第一次被医生确诊,平均有6年的延误时间。
强直性脊柱炎起病隐匿,建议年轻人如逐渐出现腰背部疼痛和晨僵,夜间加重,休息后未好转而活动后缓解,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需尽快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这些症状也归风湿科大夫管
风湿免疫病有100多种,有些风湿免疫病很容易被误诊,要特别注意:
欲哭无泪——可能是干燥综合征 眼睛干燥、欲哭无泪或口腔干燥说不出话,中年妇女牙齿片状脱落、严重龋齿甚至全口假牙,先别急着看眼科,干燥综合征是风湿免疫症的一种,还可能有关节痛、肾脏和肺的病变。
肌肉酸痛——可能是皮肌炎或风湿性多肌痛 典型症状是靠近身体重心的肌肉感觉酸痛无力,这样的患者躺在床上无力翻身或者蹲下就起不来,梳头时都抬不起胳膊,风湿性多肌痛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比较多。
常年口腔溃疡——警惕白塞病 口腔溃疡通常看口腔科,但如果口腔溃疡隔三岔五就发作,或常年不愈,就要去风湿免疫科排查白塞病了,因为这类口腔溃疡属于黏膜问题,严重时会伤及大脑,损害中枢神经,甚至累及双眼,引起葡萄膜炎。
那么怎样向曾小峰教授提问呢?
提问及观看直播方法:
下载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点击“问诊”提问。
直播在人民好医生客户端进行,请务必下载APP提问。扫描二维码,或在苹果、安卓市场搜索“人民好医生”。现在就可提问,提问靠前,医生优先解答。
重要提示:
提问尽可能详尽,如年龄、性别、具体症状等写清楚。诊断证明、照片可在“提问框”右下角内添加图片发送。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只提供疾病咨询、就诊建议,只作为您的就医参考,不做具体诊断和开处方!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