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用仁心仁术重展笑颜 口腔正畸专家沈刚的医者情怀

曾璇

2017年07月17日15:07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图为沈刚教授为患者诊治

记者初次见到在上海乃至全国口腔正畸界都如雷贯耳的沈刚教授,是在拜博口腔位于上海总部的电梯里。

“对不起,请等一下,谢谢哦。”操着一口软糯上海话的沈刚教授,出现在即将关闭的电梯前,对电梯里为他留门的众人表示歉意和感谢。他谦逊有礼的态度和文质彬彬的样貌,让人觉得“医生”这一职业和他天造地设,似乎注定他就应该是穿着白大褂,用仁心仁术解救病患苦难的医生。

作为曾经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主任,现任拜博口腔正畸首席专家,沈刚可谓誉满杏林。但对于收获的荣誉和成绩,他都轻描淡写,谈论更多的,是对学术本身、医界下一代、医患关系的思考,纯粹得让人敬佩。

正畸是医学行为 不仅是美容更为了恢复口腔功能

在我国,很多人存在着牙齿畸形的问题。虽然在影视作品中,“龅牙”、“地包天”等人物形象会带来戏剧化的效果,但只有经历过切身体会的患者,才知道无所顾忌地展颜欢笑是多么难能可贵。

“从错颌畸形的角度来看,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是突面畸形,即上颌骨突出或者下颌骨相对后退或后缩,这也是目前我国临床口腔正畸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挑战。”沈刚这样说。

同时他强调,口腔正畸首先是一种严谨的医学行为,是为了恢复口腔的咬合功能、咀嚼功能;其次才是一种带有颜值提升、美容层面的行为。当前有一些宣传说法误导了患者的意识,让患者以为口腔正畸只是改善面型美观的医疗技术,但实际上,错颌畸形是一种病理机制,需要进行严谨的正畸治疗。

对于口腔正畸治疗是否存在最佳期、是否要在幼儿时进行早期干预这一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沈刚给出了严谨的解答:“口腔正畸并没有绝对的最佳年龄,虽然11-13岁的跨度比较合适,但还是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有些错颌畸形要早于这个年龄开始治疗,有些则需要观察,有些则需要延后,而在幼儿时期的早期正畸尤其要谨慎。随着我们正畸治疗学的技术提升,可以进行治疗的年龄跨度越来越大,在临床中,进行口腔正畸的年轻成人占比在不断上升。”

沈刚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的口腔畸形问题较多,突面畸形、凹面畸形等骨性错颌的成人病例很多,成人在进行口腔正畸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首先是成人的牙周情况大多不理想,存在一些炎症或疾病;其次是由于拔牙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因此在治疗方案上会有一些限制;再者,成人,尤其是成年女性患者对疗效要求往往偏高,她们要求不仅牙齿整形,还要对面型的美观带来很大的变化。但尽管成人正畸存在很多难度,沈刚依旧认为,未来5年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人正畸将成为正畸临床的重要部分。

桃李满天下 培养“会看病”的医生

如果说上述一段采访,沈刚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正畸科“大咖”的严谨与专业,那么在谈及学生培养、团队建设时,他的神情、话语更像一位尊师,温厚而不失严格。

从2002年至今,沈刚收了不下30个“徒弟”,他们中有人取得了英国皇家爱丁堡口腔正畸专科医师资格;有人获得全国口腔正畸病例大赛奖项;有人被聘为全国各大医院及口腔临床实体临床指导及授课专家……很多学生都是被沈刚的师道精神深深折服,自打投入师门,就一直跟随着这位让人尊敬的老师。

徐子卿,沈刚的学生之一,他用“知遇之恩”来形容与沈刚之间的关系。“沈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给我们创造了很多机会,一心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谦逊又平易近人、慷慨又为人正派,现在花费很多精力和心血去培养我们。正是因为老师的这些人格魅力,所以大家都会被他深深吸引,不由自主想要跟着他一起去钻研和努力。”

说到这里,徐子卿分享了一件小事给记者:“在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会议中,沈老师用到的课件里面有很多病例展示,其中一些是学生完成的,沈老师会在讲课的时候,大大方方告诉参会者,这个病例不是我做的,是我的学生某某某完成的,他就站在后面,请大家为他鼓鼓掌!对我而言,一个学术界大咖能做到这样,是我想不到的,这种事情很多,也许对沈老师是稀松平常,但这件事情对于我、对于每个学生个人的激励和肯定,作用非常巨大。”

在听说自己的学生如此评价自己时,沈刚脸上露出微笑,他说:“荣誉成绩从来不是我所追求和看重的,对于我而言,首先要做到一名合格的医生,为病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的人生重新展颜;其次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他们叫我一声老师,我就要授业解惑,要培养真正能看病、会看病的医生,要教会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能力。”

图为沈刚教授读书

今年是沈刚带领他的团队来到拜博口腔一周年。这一年,沈刚形容:“累,确实非常累,但是累的很充实。我能看到这个大平台有一种医者的情怀和向前的希望,能够让我的团队继续成长,让年轻人更好地发展。”

拜博历来把技术、人才、学科、开放作为办医重点,沈刚的团队建设刚好与此不谋而合:“我们今年主要在团队建设、学术氛围上做了很多提升:第一,在拜博内部,将190名非常优秀的正畸医生联合起来,成立了拜博口腔正畸联合体,并成立了一个远程的培训平台,这个上海总部就是平台的中心,每月有固定的视频教学,同时各分院的疑难病例也可以发送到这个平台,由我们进行诊断并反馈回去。第二,进行完全公益性质的实体培训,以上海拜博口腔医院正畸专业为实体,对拜博内部和外部的医生进行招收,第一批的招收名额已经报满。第三,不定期的组织联合体医生到国内或者国外参加年会及国际性的会议,要让年轻的医生们不仅是干活,更有机会提升自己。”

看病也是一种体验 让医患矛盾有法可解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三个小时里,沈刚始终保持着身体略微前倾的姿势,安静地听着记者的提问,并且认真作答,他的手机也始终安静地“躺”在桌上。“这就像给病人看病一样,我接诊了病人,那么这段时间我就完全属于病人,我在看病的时候手机是永远处于静音状态的,这是对病人的一种尊重,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尊重。”沈刚解释。

沈刚认为,若想医患关系和谐,信任是最重要的。首诊一定要建立起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感。“要尊重病人,对病人有耐心,一个眼神的交流、几分钟耐心的谈话,都会让患者有不一样的治疗感受,也可能正是因为这几分钟就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医患矛盾。我一直认为,看病也是一种人生体验,既然是体验,就一定要努力做到舒适安心。”

同时沈刚认为,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定是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一环,“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疗机构从来都不应该是对立的,或者有什么好坏高低之分,彼此应该是‘同台竞技’、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非公立医疗机构可以为不同需求的病患带来更多样化的选择,可以起到帮助公立医院分流病患的作用。”

“当前非公立医疗机构存在着很多难题,比如还需要政府更大力度的支持、百姓对非公立医疗机构还不了解和信任,但我相信前景会好起来。”

沈刚说到这里,满怀希望地看向窗外,那里是上海CBD一片拔地而起的高楼。他继续道:“非公立医疗机构自己首先要争气,要做有医德、有底线,不一味追逐业绩的良心机构,本质上必须坚持救死扶伤、注重人文关怀;其次,人才的引进、学科的建设一定要跟上,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加入到这片广阔的天地。相信全社会的努力,终能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责编:许心怡、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