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离生育友好型社会还有多远?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
“叮——”网店有了新的订单,宁琳(化名)一边忙碌地回复顾客的问询,一边把8个月大到处乱爬的“二娃”团团从床边拎回身边。2岁半的大女儿妮妮正在床上跑跳,一不小心踩到团团摔了一跤,孩子的哭声瞬间在房间此起彼伏。
“有了两个孩子,更加‘困身’了。”宁琳立刻放下手机去哄娃,这位“90后”的年轻妈妈为孩子放弃了工作,但内心还是有些不甘:“同龄人都在社会里闯荡,朋友圈里都是各种旅游和出差的照片。而自己只能在家带孩子,还担心和社会脱节。”
“70后”妈妈张洁(化名)面对来之不易的二胎,感觉则是“很幸福”。在广东全面放开二孩之前,她刚好符合“单独二孩”的条件,生下了第二个孩子。
“二孩时代,广东‘最能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说,从新增人口总量看,广东增量最大。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新增人口150万,其中,新出生人口近130万,其中新增二孩40.7万。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一年半,广东的人口情况如何?未来发展有何趋势?影响二孩生育的因素有哪些?广东离生育友好型社会还有多远?本期特稿将详细解读这一政策对广东的影响。
预计近两年迎来生育“小高峰”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比2015年增加131万人,增幅7.9%,这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出生人口数量最多的一年。
广东的情况如何?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介绍,广东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以来,效果已经逐步显现。今年1-4月,新生二孩占出生人口五成以上,预计今年和明年,都是出生的小高峰,之后将回落。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认为,如果用各省份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与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比较,2016年出生人口占比显著高于总人口占比的省区,依次为广东、河南、山东、广西、福建、河北等6省区。若按出生活产统计,广东省的出生人口占全国10.3%,是全国“最能生”的省份,山东省出生人口数量比前一年净增加43.5%,是全国“最敢生”的省份。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新增人口150万,其中,新出生人口近130万。
董玉整认为,导致广东“最能生”的原因,一是广东人口基数大,二是广东的生育环境相对友好,人们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能够较好地统一。比如,广东的离婚率在全国相对较低。三是广东的人口城镇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一个现实因素。
广东人口发展的未来趋势如何?董玉整认为,首先人口总量会在近期进一步增加,但随着育龄妇女数量减少、结婚生育年龄越来越大,“十三五”之后人口增加的数量会逐渐下降。同时,人口老龄化会快速发展。据统计,2016年末,广东常住人口10999万人中,0-14岁人口数为1895万人,占比17.23%,较2015年(17.37%)降低0.14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数为940万人,占比8.55%,较2015年(8.48%)升高0.07个百分点,较全国2015年比例(10.8%)要低2.32个百分点。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广东的问题还较轻一些,但是,人口老化现象已经很明显,社会的老年抚养比增加。”董玉整说,若按照国际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7%就算是进入了老年社会的标准,广东已达8.55%,早就进入老年社会了,广东必须重视和积极有效应对老年化等问题。
此外,董玉整分析,人口将继续向珠江三角洲聚集,广东人口城镇化任务也很艰巨。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10日,广东省流动人口达4048万人,其中省内流动人口1105万人,省外流动人口2943万人。广州的流动人口也占据了人口总数的“半壁江山”。广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主任李益平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广州户籍人口888.83万,流动人口713.41万。
广东省是全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珠江三角洲为全国主要的人口流入地区,但广东省内有的地方是人口净流出地,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全省有54%左右的常住人口聚集在珠江三角洲的9个市,这种人口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现在还在延续。董玉整说,人口分布不均衡,是广东人口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全省整体创新发展存在一定的牵制影响。
而在人口城镇化方面,2016年末,广东城镇常住人口数为7611万人,占比69.2%,较2015年增加0.5个百分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任务。董玉整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到2020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1.7%。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新型市民,提升全体人口素质,必须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
高龄孕产妇比例明显增加
“医生,我还能生二胎吗?”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夏薇说,这是近期大部分前来问诊的女性问的第一个问题。
在统计数据中,值得注意的是,35岁以上的高龄孕产妇比例明显增加。今年1-4月的比例比七年同期增加了近七成,广州等一些珠三角城市,甚至增加了近一倍。
“一般来说,35岁以上为高龄产妇,40岁以上为极高龄产妇。以往来求医的极高龄妇女很少,现在80个门诊病人里差不多1/3都是40岁以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一级主任医师杨冬梓教授说。
董玉整认为,这就反映出一些人是在“补救式生育”,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生育年龄有越来越高的趋势。
高龄产妇可能面对什么风险?董玉整分析,一般认为主要有五大风险:一是胎儿畸形,二是妊娠高血压,三是易发生产程延长、大出血和难产,四是可能会诱发自身的隐性疾病,五是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其他病变。还有的研究指出高龄孕产会出现受孕困难、孕产妇情绪变化波动较大等情况。
面对怀孕难的问题,许多高龄女性选择了辅助生殖技术。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3月,近一年到中山二院生殖中心做试管婴儿的45岁以上女性有近200人,成功生下孩子的目前只有1例;在中山三院,通过辅助生殖40岁以上生出娃的是6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副主任张清学教授指出,在生育力方面,与30岁相比,40~41岁下降53%,42~44岁下降59%。
由于高龄孕产增加了母婴健康风险,因此会给医疗机构增加更多的病例、病人,对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医疗水平、队伍素质、管理能力等,都是新的考验。
省卫计委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高危孕产妇的检出率为30%,较2013年增长了12%;在乡镇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娩的产妇从2013年的34%下降到2015年的27%,更多的孕产妇选择到县级及以上助产机构分娩,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产科、儿科压力持续增加。
针对这个情况,广东作了哪些努力?2016年8月,省卫计委就印发了《广东省切实做好高龄孕产妇管理服务和临床救治实施方案(2016-2018年)》,对孕情监测、妊娠风险评估和预警、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等作了具体要求。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银燕介绍,广东不断推进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机构整合,深入推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现县(市、区)全覆盖,目标人群覆盖了超过99%。建立孕产妇和新生儿三级危急重症救治网络,全省建成163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49个新生儿重症救治中心。
董玉整认为,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结婚迟、生育迟、绝经迟,将成为社会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以现在的标准所界定的高龄孕产人数会越来越多。“正确认识、科学解决、有效应对高龄孕产问题,是全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 |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