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与癌魔争夺生命的国医大师

2017年07月02日09:16 来源:南方日报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培育的中医肿瘤学家,系统地提出让肿瘤患者“带瘤生存”。面对“来者不善”的病人,性格爽朗的他让人如沐春风,救死扶伤是他的最大医德。

他是岭南中医肿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从“走廊实验室”走出的国际化中医研究者、教育家。他将毕生所学无私传授,讲学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圈粉”无数。

他就是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周岱翰。日前,第三届国医大师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全国30位中医名家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继邓铁涛教授和禤国维教授后,周岱翰教授成为我省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中医大家。近日,周岱翰还获得了“南粤楷模”称号。

病人“来者不善”被他轻易化解

广州的盛夏骄阳似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周岱翰提前来到诊室,穿上白大褂,做好准备。

和往常一样,患者早就在候诊区等待。用周岱翰的话说,他们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全是肿瘤患者,其中不少是终末期,还有情况非常复杂的老病号,病情重,心情不好。但奇怪的是,许多皱着眉进诊室的病人,见完周医生都笑眯眯地出来了。这是为什么?这一天,南方日报记者来到了这20平方米的诊室,探究其中的魔力。

“明天死也没事儿。”一名50多岁的肺癌男病人这么说。

“讲假话!谁都怕死!”周岱翰看了看他,笑眯眯地回答。

“好死就行,拖着可难受了。”

“又是假话。放心好了,你现在安全得很。不是做厨师的吗?别吃羊肉、狗肉、虾、蟹,别的都可以。”

问问体重、睡眠、消化情况,把脉、看舌苔……在轻快的望闻问切中,方开好了,医嘱写好了,患者的心灵也安抚好了。

周岱翰总希望做到“三个满意”——第一,让自己满意。对病人要诚心诚意,诊疗病人要认真负责,对方以生命相托,自己也要尽心尽力;第二,让病人满意。病人患病,痛苦彷徨,要让病人尽快减轻痛苦,重拾对未来的希望;第三,让社会满意。遵守医德医风,为病人着想,让医院和社会满意。

“走廊实验室”做研究率先提出“带瘤生存”

在周岱翰办公室的书柜有三张合影,每张都是同一批人,每个人都神采奕奕。照片上写着“跨越十一年”“跨越十三年”“感恩”的字样。

他们都是在周岱翰的悉心治疗下、患癌后存活了十多年至20年的病人,有肺癌患者、有肝癌患者、有乳腺癌患者……这些年,他们成了老朋友。一年一聚时也总叫上周岱翰。多年来,周岱翰让这些曾被判了死刑的病人与肿瘤“和睦共处”,这种状态被他定义为“带瘤生存”。

而周岱翰与中医肿瘤事业结缘,与他的两段经历不无关系:第一段是他在1968年初分配到广东省泗安医院工作。作为该院首名中医师,他购置百草柜、开设中医科,悬壶济世。基层患者缺医少药、治癌乏术,激发了年轻的周岱翰的求知欲,在心底埋下了一颗运用中医攻克癌症的种子。第二段经历,是在他经过10年基层临床实践调回广州中医学院(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后,又与华南肿瘤医院(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下了一段长达8年的缘分。彼时,他在方剂教研室跟师,也在走廊搞了个实验室,专注科研。1978年,周岱翰开始筹建肿瘤研究室,并在附属医院开设肿瘤专科门诊,成为我国较早从事中医药治癌研究、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临床探讨和开设中医肿瘤学专科教育的学者之一。

如今,周岱翰一手创建的肿瘤科已是国家重点专科、省重点学科,是华南地区的中医肿瘤龙头科室。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岭南中医肿瘤事业的开拓者,岭南肿瘤学术流派的创立者。(记者 曹斯 陈枫 通讯员 方宁 张秋霞)

 

(责编:王亚微、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