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白血病更可怕 症状复杂易误诊
腰腿痛,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主讲人:重庆市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 项颖
提到白血病、淋巴癌,很多人会称其为血液肿瘤中的“东邪西毒”,其实,多发性骨髓瘤才是血癌中的“老大”。因为白血病、淋巴癌都有治愈的可能,但就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来说,多发性骨髓瘤基本不能治愈,并且极易被误诊。本期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与治疗情况。
比白血病更可怕。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血液恶性肿瘤。浆细胞是骨髓中一种数量较少的白细胞,它负责生产免疫球蛋白(抗体),帮助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正常情况下,浆细胞在骨髓细胞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发生多发性骨髓瘤时,浆细胞会发生恶变,过度增殖,产生过量却无效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人们常说白血病可怕,其实多发性骨髓瘤比白血病更可怕。白血病虽然也是一种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疾病,但多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多发性骨髓瘤是抗炎细胞的暴增,并且增加后没有抗炎功能,而是堆积在骨骼、肾脏、肺部等损害这些器官。
近年发病率逐渐升高。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血液系统的第三大恶性肿瘤。据权威数据显示,西方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为3.5/10万,我国骨髓瘤发病率略低,为1/10万~2/10万。而且,以前此病的发病人群多见于老年人,但近年来逐渐年轻化。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为电离辐射、某些化学品如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应用以及病毒感染,还可能与遗传等有关。因此,年龄超过40岁者应引起重视。
因常出现腰痛症状易被当成骨病。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惰性”的血液肿瘤,起病缓慢、潜伏期长。其症状较复杂,60%的患者易被误诊为骨病、肺炎、贫血、肾病等疾病,患者往往费尽周折,最后才发现是多发性骨髓瘤。
如患者常以骨骼疼痛为首发症状,以腰骶部和胸肋部疼痛最为常见,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易被误诊为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疾病。由于骨髓瘤细胞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从肾小球滤过并沉淀于肾小管内,造成肾脏病变,有的患者可出现反复蛋白尿、血尿,甚至肾功能衰竭,因此易被误诊为肾病。此外,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反复细菌性肺炎或尿路感染、败血症,易被收进感染科诊治。因患者可出现头昏、眩晕、眼花、耳鸣及突发意识障碍、手指麻木等高黏滞综合征症状,易被当成神经科、心血管科等疾病。
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为治疗目标。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所有的治疗目标都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采取化疗、靶向药物治疗、骨髓移植等。不同阶段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虽然大多数多发性骨髓瘤是晚期,但它又和常见的晚期肝癌、肺癌不一样,经过正规的治疗,患者预后效果可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化疗药物的改进以及靶向药物的应用,生存时间超过七八年的患者并不少。因此,建议患者及家属积极面对。同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需维持治疗和随访,规范化治疗是取得好疗效的关键。
定期体检有助早期发现。虽然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高,但要明确诊断并不难。坚持定期体检有助早期发现该病,常规的体检套餐都有生化、尿检两个项目,如果球蛋白指标异常,建议怀疑骨髓瘤可能性。同时,当40岁以上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现象(特别是腰背部),或骨质疏松、贫血、反复感染(如肺部)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做相应的检查。▲
(本讲座由本报特约记者熊志翔整理)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3613/14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