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如何治?听听专家怎么说

2017年04月20日13:22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69岁的李阿姨,爬个楼就会胸闷气短,干活稍累就会心慌,之前一直没当回事儿,觉得是因为上了年纪,吃吃药就顶过去了。但后来明显感觉到发作次数越来越多、每次发作的时间越来越长,社区医院的大夫建议李阿姨到朝阳医院就诊。在朝阳医院检查后,李阿姨被确诊为阵发性房颤,左心房扩大。经与主治医生沟通,考虑到就诊及时,手术成功率较高,李阿姨下定决心,于2016年5月进行了房颤射频消融术,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目前,李阿姨之前的症状消失了,身体和精神情况很好。

  房颤危害,不可小觑

  “像李阿姨这样的案例有很多,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增加,在老年人群中相对常见,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房颤第一患病大国。房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由它导致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17倍,以及长期房颤可引起心力衰竭,极大增加致残及死亡风险。“2017年4月7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举办的“爱由心生——关注房颤,及时就诊“房颤知识大讲堂上,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介绍道。

  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刘小青形象地比喻:“左心房就像是很多接头接到一起的集线板,老年人器官退化、心肌间脂肪增多、纤维化等,使心房肌肉的电传导出现快慢不一,就好像集线板电路老化引起短路、冒电火花等现象,当这些“火花”持续出现时,心脏的激动的主导权就被这些“火花”占领,心脏就会出现快速而不规则的跳动,心房从正常规则的60-100次/分钟跳到快速和不规则的300-600次/分钟,就是房颤。也导致心室出现不规则和/或快速的跳动。房颤分为三种:一种是阵发性房颤,这种类型的房颤发作可自行终止;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发作越来越频繁,多数最终会进展为后两种;一种是持续性房颤,该类房颤一般大于7天以上,未经治疗不能自行转复为正常心律;另外还有一种是永久性房颤,是房颤的最恶劣情况,这种房颤是吃什么药都不能恢复的,应用电复律也仅能一定情况下缓解病症,但不能维持正常心律。“

  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很多患者由于对房颤认知和重视不足,不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就不来医院就医,导致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期。当房颤发生卒中的风险轻重以及房颤发作的类型不呈比例时,即便是无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同样有发生卒中的可能。因此,当出现心跳明显加快、脉搏跳动不规律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接受正规诊断及治疗,不应一忍再忍。

  “房颤可以通过药物、介入、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达到维持正常心律,或者控制心率缓解症状,以及预防栓塞及卒中的治疗目标。相比较控制心律的药物治疗效果差、副作用大、目前,导管射频消融术成为国内外认可的房颤的一线治疗方式。“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刘小青进一步详述道,“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从患者大腿根部的血管中插入导管,深入到心脏内,从右心房与左心房中的间隔穿过,通过导管在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高频电磁波即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将导致房颤的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内,使之不能外传,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对于阵发性房颤疾病,该手术成功率可高达九成。”

  长期监管,早诊早治

  “此外,房颤也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不仅预防及救治层面要加强意识,术后也应注意提高个人的健康管理。从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到改善生活习惯都应成为房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小青主任在活动结束时还叮嘱说。

  专家提醒广大房颤患者,不要拖到病情加重才来治疗,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真正提升房颤的治疗率与治愈率。▲

(责编:许晓华、赵敬菡)


相关新闻

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直通车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电话:010-65363613/14

邮箱:health@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