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四类人当心营养性贫血(营养与健康)

2017年04月18日15:12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65岁的毛阿姨最近经常头晕,原以为是高血压没控制好,结果查出是营养性贫血在作祟。她也很疑惑:“已经不是缺吃少穿的年代,怎么还会贫血?”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为大家详细解读这种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疾病——营养性贫血。

  免疫力降低时要警惕

  贫血主要是指血液中负责运输氧的血红蛋白不足,无法为机体运送足够的氧气,导致机体缺氧并损害健康。王兴国指出,营养性贫血是指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缺乏导致的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更为常见。

  对于正处于脑发育关键期的婴幼儿和学前儿童来说,贫血对智力的损害尤其严重;患有冠心病等疾病,身体原本已存在缺氧状态的老年人,会因贫血导致病情“雪上加霜”;孕期重度贫血,会加大妊娠期并发症、产褥期感染和产后抑郁等风险。

  轻度贫血时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很难被识别。对此,王兴国提示,一旦有免疫力降低的表现,如容易感冒、发生感染等,一定要提高警惕。通过血常规检查,就可以判断是否为营养性贫血。

  4类人群更要当心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营养性贫血,以下4类人尤其要注意。

  婴幼儿。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更多的营养,但他们食谱比较简单,食物范围较窄,如果不重视摄入富含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食物,就容易贫血。

  孕妇。孕期的一些生理现象,如血容量增加、孕早期呕吐等,会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相对降低。

  老年人。萎缩性胃炎多发、长期使用抗酸药物、牙齿不好,消化功能差、身患慢性病等因素会让老年人饮食单调,导致营养性贫血发生。

  素食者。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维生素B12,其中的铁又不易被吸收,因此素食者容易因为缺铁和维生素B12患贫血。

  饮食预防是关键

  想要远离营养性贫血,最重要的是从日常饮食着手。

  补铁有个“铁三角”。民间推崇的“补血三宝”,红糖、红枣和花生米都属于植物性食物,其中所含的非血红素铁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补铁主要依靠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重要来源是“铁三角”,即红肉、动物血液和肝脏。尤其难得的是,“铁三角”与果蔬、豆类和谷类等植物性食物一起食用时,还能促进这些食物中铁的吸收,一举两得。

  绿叶菜和坚果补叶酸。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肾、豆类、深绿色蔬菜和坚果等。

  发酵大豆补维生素B12。红肉类和动物肝脏也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另外,蛋类、奶类和发酵大豆制品(如豆豉、腐乳)中也富含维生素B12。

  用好维生素C这个好搭档。维生素C可以帮助铁处在最容易被吸收的状态,会让补铁效果翻倍。补铁的同时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青椒、萝卜缨、芥菜、酸枣、鲜枣、猕猴桃、柑橘等。

  少喝浓茶。浓茶是铁的宿敌,其中的鞣酸与铁结合,会对吸收造成阻碍,这也是爱喝浓茶又忌口的老年人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避免高温烹调。叶酸和维生素C都容易被破坏。蔬菜先洗后切,避免高温和长时间蒸煮,能将损失尽量降低。烹饪时添加醋或使用强化铁的酱油等,也有助补铁。

  特殊人群各有侧重。在给婴幼儿选择辅食时,蛋黄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它营养结构特殊,导致其中的铁不利于被人体吸收。在强化铁米粉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蔬菜和肉泥,补铁效果更佳;孕妇在补铁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并适量添加叶酸补充剂。

  最后,王兴国提醒大家,如果明确所患的是营养性贫血,切不可迷信“药补不如食补”,应遵医嘱及时使用铁剂等药物让贫血状况得到快速纠正。“食补”见效慢,可在“药补”的基础上同步进行。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