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我国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达国际水平

谭嘉

2017年03月22日08:20 来源:健康报网

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突发传染病应急体系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3月21日在科技部举行。该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介绍,通过专项实施,我国突发传染病应急体系建设形成了具有完善架构和能力的突发急性传染病检测监测、预测预警和重症病例救治体系,应对重大突发疫情已初步实现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应对的转变,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能力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徐建国介绍,我国已建立了72小时内鉴定300种已知病原的检测技术体系及未知病原的筛查技术体系,建立了基于传染病症候群的病原谱监测研究实验室网络,开展病原检测的种(型)数量从2008年的22种提高到2015年的90种;建立了多项传染病流行病学综合监测预警技术;建立传染病病原体实验室分子分型监测核心技术体系,疫情发现和溯源能力大大加强;提高了突发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临床救治能力。

未知病原体的检测与筛查技术突破也是传染病重大专项的主攻方向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副所长阚飙介绍,我国已建立了针对不明原因病例标本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未知病原检测发现技术,并在H7N9和H10N8流感疫情等的新病原确认方面发挥作用。建立完善了覆盖30余种细菌病原、10种病毒分子的分子分型技术,在暴发疫情中能准确溯源。

传染病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表示,8年来,为有效应对重大突发疫情,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水平,乙肝向中低流行水平转变,肺结核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降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专项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延伸阅读

用高科技传播中国好声音

“1976年埃博拉病毒被发现以来,很多人认为这一病毒只局限在非洲,但全球化的世界改变了这一事实。”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在发布会上以埃博拉为例介绍,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暴发。此后,埃博拉病毒首次走出非洲,美国、英国、西班牙均出现输入性病例。“这再次说明,埃博拉与我们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面对传染病,世界各国都难以独善其身。”

陈薇说,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下,各国开展了大量工作以支持西非应对埃博拉疫情,中国也积极参与其中,在疾病的诊断防治等环节都取得重要成果。

我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包括核酸、抗原和抗体,应用于援塞抗埃应急队伍的实验室检测;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个2014型基因埃博拉疫苗,在疫情最严重的塞拉利昂实施了疫苗接种;我国自主研制的抗埃博拉抗体,成功救治了在非洲从事志愿服务时不幸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英国女护士克罗斯。

我国援非抗埃实现了“零感染,打胜仗”的目标,展现了我国在应对突发传染病中先进的技术能力。“可以说是用中国的高科技,传播了中国的好声音!”陈薇说。(首席记者谭嘉)

(责编:盛月、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