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放个支架为何这么贵

进口产品长期垄断  流通环节层层加价

2017年03月21日08:05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学科主任  缪中荣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主任  许顶立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  蔡天智

近日,湖南一名读者致电本报,称其亲戚因突发脑梗,住进当地一家医院。因病情严重,医生建议病人接受左侧颈动脉支架手术。因为医生告知这种手术用支架没有国产的,只能用进口的,所以要求病人手术前先交8万元。读者在电话里抱怨说:“对一个农民来说,放一个支架就要花这么多钱,要再多放两个怎么负担得起?而且,我们国家现在这么强大,怎么会连个支架都生产不出来,非要依靠进口呢?”

国内外支架有身价差

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学科主任缪中荣说,目前脑梗的治疗有溶栓等多种技术,但对于急性脑梗患者而言,支架手术是更快的救命手段,能降低致残、死亡率。这种手术就是在病变血管段置入内支架,快速撑开狭窄闭塞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维持血流通畅。部分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血管支架的发明可追溯到1929年,德国外科医生福斯曼往自己的肘静脉插入导尿管,并推进至右心房。1987年,瑞士医生西格瓦特首次在冠状动脉内置入金属支架,从此开启了血管介入治疗的历史。此后,从第一代的金属裸架,到第二代的带药支架,再到如今的可溶性支架,支架的材料和性能不断进化。目前的支架有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可溶性金属镁和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等多种产品;根据安放部位可分为冠脉支架、脑血管支架、肾动脉支架、大动脉支架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主任许顶立说,目前,任何血管出现狭窄、病变等,且血管直径大于2毫米以上,都可以进行支架手术。随着可降解药物支架的发展,今后,直径小于2毫米的血管也可进行支架手术。

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心脏介入支架手术开始进入我国。缪中荣说:“当时,支架全部是进口产品,单价是2~3万元。”1999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心脏支架成功上市,价格降至1万元左右,一举打破进口垄断。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蔡天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国产支架均价在8000元左右,进口支架普遍贵30%以上,最贵的治疗性药物支架或放射性支架可达2~3万元。

然而,临床上使用的脑血管支架中,国内产品依然很少。其中,颈动脉支架主要依靠进口,颅内动脉支架仅有一个国产品牌。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进口血管支架总额为47287.88万美元。在冠脉支架领域,进口支架市场占比在34%左右。蔡天智说,国产支架的使用比例在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已达60%,尤其是在心脏介入治疗中,80%左右的心脏支架都是国产的。但是,导管、导丝等配套医疗器械市场仍被国外品牌垄断。

为什么放个支架这么贵

许顶立教授指出,之所以支架手术费用这么高,是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支架的价钱,还包括球囊、导丝等一次性配置设备,以及相应的手术费。如果只放一个支架,其支架材料的费用约占整个手术费用的40%左右。

由于种种原因,支架本身的费用就不低。第一,国内支架创新能力低,使得进口价格受制于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曾公开指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产品偏少,大部分都只是在复制国外的技术。尽管有一些局部或细节性的改进,但还没有一个整体上原创的产品。缪中荣则指出,受审批流程影响,创新产品出来后,却不能形成生产规模,尽快走向临床。

第二,流通环节多,致使层层加价。清华大学研究指出,美国的医疗用品市场是直销模式,基本是从厂家到医院直接流通,而我国是代理模式,整体供应链层级较多,每个环节都需要获取自己的利润,结果必然就是产品到终端之后的价格很高。中国价格协会的一项分析指出,支架等高端医疗器械价格昂贵,中间环节尤其多。从出厂或进口到医院销售给患者,平均加价2至3倍,其中支架是2.28倍。

第三,支架研发盈利少,企业积极性不高。缪中荣说,一方面是技术限制,由于脑血管疾病发病复杂、风险大,小医院没能力去做支架手术,限制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不愿生产。我国脑血管介入治疗每年仅有3万~5万例,研发支架盈利空间较小,企业缺乏研发积极性,导致市场供给不足。

加上国家对医保的投入不够,进口支架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让支架成为大部分人的负担。

现有国产支架并不差

对于血管支架国产化不足的问题,蔡天智提出三大原因。第一,国外支架的研发先于我国,品牌效应树立后,抢占更多竞争优势。第二,在各大医院的招投标过程中,政府给予进口医疗器械公司一定的超国民待遇,让差价进一步拉大。第三,部分国内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够,就以低价竞争为手段,而国外企业更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那么,国产心脏支架为何走在了前面?许顶立指出,最开始的支架就是从心脏支架发展来的,整个技术发展成熟。但脑血管疾病较为复杂,尤其是在输送支架的过程中,脱落的血栓很容易对脑部其他功能区产生副作用。因此,脑血管支架在全球仍是尖端技术。

蔡天智说,由于研发投入的资金多、时间久,进口支架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但这不意味着国产支架会永远落后,“相信国产支架也能走出国门”。许顶立表示,国外的技术创新走在我们前面,尤其是第三代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随着中国工业技术的发展,相信国内支架替代进口支架指日可待。

缪中荣说,国产与进口支架其实只有细微差别。针对公众普遍存在的误解,他解释说:其一,支架没有寿命限制,能终身维护血管。血管再次狭窄的发生率与生活习惯、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与支架是否进口关系不大。其二,通过引用国外技术,并不断自主创新,国产支架、导管拥有与进口产品同样好的性能与质量。蔡天智建议,第一,减少进口依赖,政府可通过资金投入与政策扶助,鼓励国产企业研发与生产;第二,增加研发资金,企业将研发投入资金提高到10%~12%,达不到这个比例的可申请国家项目;第三,建立品牌体系,在不同国家设立不同品牌,持续宣传推广,逐渐得到国际认可;第四,注重支架材料与做工。

缪中荣提醒,心脑血管病该怎么治,需根据不同病人的血管、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就算做了支架手术,此后也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按时服药。(记者 谭卓曌)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