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之“健康中国·营养先行”专场
【健康中国人·两会简报】营养是健康之基 鼓励“吃动两平衡”
人民网北京3月3日电 (盛月)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多家机构共同举办“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人民网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主办的题为“健康中国·营养先行”专场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点击进入专题页面】
“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之“健康中国·营养先行”专场
【专场嘉宾】
王陇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
杨月欣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丁钢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杨晓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于 康: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孙君茂: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观点集锦】
王陇德:营养是健康之基
很多老百姓就是爱吃高油、重口味食品,为什么?我认为,因为我们人类常年都是和饥饿、死亡做斗争,从基因上就偏好高油食品提供热量。我们要让老百姓知道,吃油是我们的基因偏好,但是如果长期高盐、高油、高热能吃下去,那么中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是免不了的,如果慢性病普遍流行还能叫健康中国吗?所以健康中国建设,营养是基础。
陈君石:“吃”的时候不要忘了“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当中的几项指标说明了营养的重要性,比如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孕产妇的死亡率等。国民体质标准合格不合格、国民健康素养的提高以及健康产业的发展,所有这些,没有营养是不行的。“我们鼓励吃动两平衡,一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另一方面也要适当进行身体活动。”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身体活动机会越来越少了,我提醒大家:营养要摄入,但是吃的时候不要忘了动,要讲求“吃动两平衡”。
杨月欣:营养应有公共政策保障
首先,应该在加强特殊人群的基本营养保障方面下功夫。比如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以及贫困地区群众,应当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去保障他们基本的营养。“拿婴幼儿来说,这个时期抓好了,对于后期慢病的预防、一生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增强对于疾病人群的营养支持和营养治疗。在医疗中,如果早期有营养支持,后期治疗的药费会减少,寿命会延长,结果会大幅度改善。第三,通过政策保证食品方面的“健康化”引导。用法规来保证食品的营养化、健康化,仅靠现在的食品营养标签还不够。
现在“大师”特别多,大量营养、健康的信息有多少是正确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所以,应该在这方面立法。有资质的营养师、营养专家,才可以发布营养信息,才可以进行营养和健康教育。
丁钢强:营养改善面临双重挑战
现在存在两大问题,一个是营养过剩的问题,当然也是属于营养不良的范畴,主要体现在超重、肥胖和一些慢性疾病的高发、多发。第二个问题是,还有一些贫困地区,还有一些节食的人群,他们当中可能出现营养缺乏的问题。所以对我们的营养改善来讲,是双重的挑战。
杨晓光:健康生活方式要从娃娃抓起
膳食指南是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根据各类食物的特色,构建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决定饮食的喜好,从小养成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是决定今后什么样的饮食喜好。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娃娃抓起。
于 康:正确生活方式的改善需共同努力
科普宣教很重要,不仅要从学校加强对孩子的营养知识宣传,父母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更应该有所把握。
正确生活方式的改善,应该由社会及政府共同努力,给大众营造出一个健康的氛围。
孙君茂:营养评价要分区域进行
中国有广大的农村地区,从农业层面来讲,首先要分区域从营养的角度来评价一下,每个区域代表性的膳食结构究竟合理不合理,膳食结构究竟缺什么。比如,将全国分十个区或五个区,每个区域找十套或者五套食谱,分析其营养缺乏程度,按照营养短板来调整农业结构。这样一方面是营养先行,教育引导消费者改善自身膳食结构;另一方面,膳食结构需要有物质支撑,这里所说的物质就是农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那么就可以根据当地的水、土、气的各种要素来选择农作物和养殖品种,来为当地消费者改善膳食结构,提供物质保障。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