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应对瘢痕子宫:介入术“先下手为强”

宋琼芳

2017年02月09日08:44 来源:健康报网

近日,40岁的张玲(化名)挺着大肚子,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她在第一个孩子剖宫产之后流产两次,这次怀孕因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可能存在胎盘植入,情况不容乐观。所幸该院放射科通过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让这次生产有了皆大欢喜的结果。

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各大医院产科都面临新挑战。随着瘢痕子宫女性加入再育的行列,胎盘植入等发生率增加,剖宫产中大出血的风险加大,怎么办?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主任张国福表示,他们探索以新的介入诊疗途径“先下手为强”。

瘢痕“爱捣乱”

胎盘“不老实”

张国福介绍,瘢痕子宫是指前次剖宫产等导致子宫留存瘢痕的情况。剖宫产后,子宫的瘢痕由纤维组织替代,其拉伸能力远不及肌肉。在正常情况下,妊娠时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而瘢痕子宫孕妇容易发生前置胎盘,即怀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甚至到达或覆盖宫颈内口,如果胎盘附着在原子宫瘢痕部位,又侵入子宫壁肌层,这类凶险性前置胎盘往往会引起产后大出血,甚至危及产妇生命。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的绒毛侵入部分子宫肌层,胎盘像树一样扎根于子宫肌壁,胎盘的植入部分不能自行剥离,导致产妇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过去常为了抢救产妇的生命而紧急切除子宫,这种根治性手术虽然减少了并发症,却使产妇丧失了生育能力,而保留子宫的手术也易导致大出血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此次,张玲就面临这些凶险的情况,所幸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采用了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及时保住了她的子宫,孩子呱呱坠地,母子平安。

“所谓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是指剖宫产术前,在孕妇腹主动脉内预置球囊导管。”张国福说,“这是一种微创手术,由放射科医生在X线透视下,穿刺右侧股动脉后行腹主动脉造影,将球囊导管推入腹主动脉内相应部位固定留置后,产科医生进行剖宫产手术,迅速娩出新生儿,交给儿科医生处理。随后,放射科医生快速向球囊注入生理盐水,阻断子宫血供,由于腹主动脉被暂时性阻断,术中出血不多,为产科医生进一步抢救提供了清晰的视野。”

球囊布“机关”

阻断须“主动”

张国福介绍,采取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血供这种方式,能有效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子宫切除率。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多科室的高效配合是成功的关键。

“在胎盘娩出后,放射科医生采取的间接阻断法,即阻断10分钟、放开1分钟来确保盆腔脏器及肢体缺血时间在可以耐受的范围内。在产科医生成功剥离胎盘后的缝合止血过程中,放射科医生终止球囊阻断腹主动脉,如果胎盘剥离面仍然没有活动性出血,就进行子宫切口及腹部切口缝合;如果术后观察有活动性出血,那就进一步行子宫动脉或目标血管介入栓塞。”张国福表示。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不断发展,其在妇产科出血、止血中的应用技术也逐渐成熟。“以前,为了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导致的产时、产后大出血,我们常采用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但这种盆腔血管栓塞方法往往是已经出现大出血后的补救办法。”张国福说,“而现在,为减少这类患者剖宫产术中大量出血,我们对盆腔血管栓塞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剖宫产术前就先行介入干预,再进行剖宫产手术,待胎儿娩出后立即栓塞子宫动脉或者目标血管,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大大增加了保留子宫的机会。”(特约记者 宋琼芳 通讯员 李敏)

(责编:盛月、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