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九成半艾滋病通过性传播

何雪华

2016年12月04日08:20 来源:广州日报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

  对于艾滋病,很多人是“不知其所以然”地谈之色变,到底如今的艾滋病疫情是否严峻?它主要的危害是什么?艾滋病是如何危害人体的?人类治疗艾滋病有哪些最新的医学进展?广州日报记者请教了众多省、市防治艾滋病的专家,不仅答疑解惑,也为阻断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支招。

  我国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

  免费提供抗毒药物、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免收上学费用;对艾滋病病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及对艾滋病患者家庭实施关怀救助。

  数据

  四级染艾数据令人吃惊

  艾滋病无疑是当今最令人谈之色变的严重传染病,从广州日报记者为您搜寻到的最新四级数据可见一斑。

  全球:现存活3670万病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截至2015年全球约3670万活着的人感染了HIV。在2015年,有210万人新被感染,当年就有110万人死于HIV及相关疾病。更让人不安的是,估计超过1400万艾滋病感染者不知“染了艾”,更别说检测与治疗。

  全国:现存活65.4万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通报,截至2016年9月,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万例,累计死亡20.1万例。

  广东:现存活7.5万病例

  截至2016年10月31日,广东省累计报告现住址在本省的、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共47139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8244例,累计死亡15451例。其中2016年1~10月,全省共收到新报告现住址为广东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029例,艾滋病病人2422例,死亡病例1438例,且每报告4个新病例,当中就有一人是老人。据专家估计,全省2015年底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7.5万。

  广州:1~10月新报告病例1469例

  2016年1~10月广州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广州1469例,占全省总报告数17.4%。截至2015年底,广州共报告现住址本市的学生H IV感染者/A ID S病人260例,其中病人48例,疫情共涉及46所学校。

  可怕

  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人们谈艾色变,那么,艾滋病到底怎么个可怕法?这要从HIV、AIDS是什么说起。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各种疾病得以在人体内生存而不受抵抗,发展到最后导致艾滋病。体内有HIV病毒,但未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称为HIV感染者。

  AIDS:艾滋病,医学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HIV侵入人体,受感染2~15年后发病,导致免疫系统严重破坏后发生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都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感染,危害大、死亡率高,且目前无疫苗预防,不可治愈。一旦感染HIV,体内病毒复制就已开始,免疫功能逐步下降,会逐渐损害全身多个器官,引发各种相关疾病,如呼吸系统,包括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常见肺结核、肺孢子菌肺炎等。消化系统,常见的白念珠菌感染引起鹅口疮、食管念珠菌感染等。人体免疫系统通常会杀死癌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时,人的很多“癌”会被消灭在萌芽状态,而艾滋病患者无法做到,易发某些正常人不太会得的癌症。

  判断

  症状与体征不如检测可靠

  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李艳指出,人在感染HIV6周内,部分感染者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

  而在急性感染期,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体格检查颈、腋、枕部淋巴结肿大,偶尔有肝脾肿大。“不能只根据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一定要作HIV抗体检测。”李艳强调。

  如果怀疑自己有感染风险,那什么时候进行检测?检测什么项目?

  李艳说,一般建议在高危行为发生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进行HIV抗体检测,6个月时HIV抗体阴性就基本可以排除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为什么不能一怀疑就检测?原来是因为“窗口期”,即人体感染HIV后,体内病毒抗体量需要一段时间产生,直到病毒载量能够被检出,这段时间各人不同,一般为2周~3个月。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窗口期也是具有传染性,期间应采取措施,防止传染他人。

  假如HIV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已经感染了HIV,此时还需要判断病程进展,进一步做CD4+T淋巴细胞和HIV病毒载量检查。

  治疗1 新药不断 终身服药也简便

  艾滋病防治专家李艳说,临床上多采用鸡尾酒疗法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因为是根据药物的组合原则,把至少3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用来抑制HIV的复制,俗称“鸡尾酒疗法”。“目前有约30种抗逆转录药,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奈韦拉平、克力芝等。”李艳说,目前只要一感染阳性,均建议在自愿原则下马上实施抗病毒治疗。

  李艳指出,该疗法可以将血浆中的艾滋病病毒RNA抑制在低水平或测不出的水平,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没办法清除患者身体内的HIV病毒,但可以减少病毒数量,减轻病毒对免疫功能的破坏,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降低机会感染,降低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不过她提醒,抗病毒药物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有些轻微,有些严重。轻微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头痛或失眠、眩晕、疲惫、皮疹等,在开始治疗后几周内可能较严重,但以后会逐渐好转。此外,感染者要每6个月进行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评估疾病进展状况,及时由专业医师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李凌华指出,不断有整合酶抑投制剂、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阿巴卡韦等新药物在国内外使用,安全性高、也更高效,相关部门正在争取引进甚至纳入至医保使用。此外,二合一甚至三合一片剂,可一周打一针、两三个月打一针的药剂等,正在研制中,也让需要天天、终身服药的患者感到更简便舒适。

  治疗2 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可达常人寿命

  在广东,检测并报告的感染者,82.3%接受了符合标准的抗病毒治疗。治疗要在自愿原则上进行,防艾专家发现,那些“弃疗”者,有的认为艾滋病无法根治不如“直接等死”,有的因为吸毒等原因宁愿不治疗,也有人受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而被迫中途放弃。有研究表明依从性不佳、药物不良反应,二者同时作用下,导致28%~40%的治疗失败,方案中断。

  艾滋病防治专家呼吁,坚持治疗,及早治疗,可降低病毒感染对身体的损害,恢复免疫功能甚至保持正常水平,越来越先进的治疗方案,甚至可给患者带来与常人一般的寿命。

  省艾滋病诊疗质控中心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从1987年开始,广东最早发现的那批艾滋病感染者,发病了才服药,存活至今的不是一个或少数人,而是一群共几十人,最高龄的患者已经85岁,之前曾有近90岁才去世的。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严格地按照治疗方案,依从性很高,即使是自费的。要知道,广东直至2004年才有免费的艾滋抗病毒药物治疗、 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

  有研究显示,艾滋病病人在开始治疗一年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达到大于350,同时病毒载量达到检测不出的水平,被预测有正常的寿命预期。临床患者中,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可达到正常人的寿命。

  预防

  传播途径1:近九成半经性传播

  专家支招:务必正确使用安全套

  专家指出,HIV病毒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因此,这些行为因素最危险:一是肛交、阴道交、口交等不安全的性行为,而且性伴侣越多,风险越大;二是共用注射器吸毒,或输入被HIV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或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使用;三是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孕妇,会通过妊娠、分娩、哺乳把HIV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经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2016年1至9月,全国新报告经性传播感染者比例达到94.2%。而在广东,2016年1~10月新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性接触传播已占总报告数的93.4%,其中经异性接触传播的占59.6%,经男男同性性接触传播者占33.7%。

  男男性行为更容易感染?专家解释,男男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肛交,而肛交是HIV感染最高危的性活动方式。肛门黏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阴道黏膜由复层柱状上皮组成),故肛交时阴茎和肛门黏膜剧烈而频繁地摩擦,极易造成损伤,从而使精液及前列腺液中的HIV通过损伤处进入被插入者的血液。

  预防支招:1.每次发生性行为,都正确使用男用或女用安全套;2.避免多个性伴侣、一夜情等高危性行为;3.高危性行为后,应尽早检测,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治疗。

  传播途径2:广东母婴传播率低于5%

  专家支招:孕妇应及早检测并治疗

  婴儿和儿童感染艾滋病约90%都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的。而在2010年至2016年,广东全省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出率分别为0.013%、0.012%、0.012%、0.012%、0.012%、0.011%和0.008%。

  在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母婴传播率为38%~52%。研究表明,有效的干预措施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低到5%以下。在部分发达国家,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降至2%以下。干预后,广东目前的母婴传播率不到5%。

  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主任夏建红教授指出,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期HIV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母亲产道时,接触母亲血液和阴道分泌物感染;产后HIV通过母乳喂养传播,如果没有干预措施,母婴传播几率高达25%~35%。

  市八医院从2009年开始率先在广州市开展HIV感染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治疗,至2016年10月,共为309例HIV阳性孕妇产检建档,分娩326例,儿童随访316例,母婴阻断成功率100%。

  预防支招:

  1.育龄妇女预防感染艾滋病。

  2.孕早期尽早接受艾滋病检测,全省所有孕产妇均可享受免费检测。如果发现感染艾滋病,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及早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如果到分娩时才检测,则失去了用药的最佳机会——通常未接受药物治疗的孕产妇所生婴儿的感染率超过三分之一,且所生婴儿5岁之内的死亡率是正常儿童的2倍。

  3.孕产妇病毒载量不高、孕产期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尽量实施阴道自然分娩。

  4.婴儿出生后及早(出生后6~12小时内)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治疗。

  5.如果产妇严格按时服药,是可以哺乳的,半年后改人工喂养,特别提醒的是,切不可混合喂养,否则传播率高。

  传播途径3:新型毒品加剧HIV传播

  专家支招:注射时使用一次性针头

  新型毒品的增多,让阻断注射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合成毒品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脑科医院主任医师王达平指出,新型毒品多为群体性吸食,而常发生多性伴、群体性淫乱;吸食者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导致安全套的使用率低、无保护性肛交等。这些都使本就HIV重点人群的性工作者、吸毒者、男男人群发生更多高危性行为,HIV传播风险更高。

  预防支招:

  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

  2.注射时一定要使用新的一次性针头、针管;

  3.确保你需要使用的任何血液或血液制品都经过了艾滋病毒检测。

  特别提醒:这些不会传艾滋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脸颊、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或办公用品、共用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毒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或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毒

  蚊虫叮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毒(文/广州日报记者何雪华)

(责编:韩雅菘、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