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高奕楠)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岐黄论坛日前在北京隆重召开。该论坛坚持以“加强学术引领,推动传承创新”为主题,旨在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促进岐黄之学薪火相传,推动中医药创新与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在论坛上以“中药资源现状与发展战略”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表示中药的品质是中医药的生命,通过中药资源普查,建设中国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体系等措施,将中药资源这一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好,发展好。
据黄璐琦院士介绍,目前,全国已经在31个省,922个县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在28个省级中心,65个县级设置监测站,在20个省建立了16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两个种子库,分别在四川和海南。
在演讲一开始,黄璐琦院士还提到在近日召开全国中药材资源与生态种植研讨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就曾直言不讳地表示,“有人说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不是危言耸听。我着急的是,再好的大夫即便是国医大师,你开的方子再好但抓的药不行,百姓吃了没效果,那就会毁掉中医。”
事实上,“中医毁于中药”的说法在业内已经流传了很久。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认为,“中医毁于中药”的说法给大家提出了一种警示,就是中药材的质量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营养价值下降……都成为困扰中药行业的难题。黄璐琦在发言中提到,中药材往往强调的就是道地药材,不可南药北种,因为这种规律是由中医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虽然它的内涵用现代科学方法还不能完全揭示,但道地药材确实是控制中药材质量的一种模式。
在会上黄院士举了个例子,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说明,“以大家熟知的枸杞子为例,我们平时吃到枸杞子是甘甜的,但是我到西藏考察时发现,在海拔3800-4000米的地方,那里的枸杞苦的,我亲口尝过之后才让想起来,本草原始记载中,枸杞子就是苦寒的。这件事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除了产地限制外,长期的人工的栽培和驯化,中草药的药性会发生改变。”
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开始凸显。且不论假货,单是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就越来越多。还有些药材离开了道地产区,体型变得庞大,药效却显著下降。所以说,品质才是中医和中药的生命。
因此,黄璐琦院士表示,首先要让中药材回到道地产区,其次是通过科技创新,比如利用仿生种植克服中药发展的障碍。在5000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一方面增加产量,一方面保证质量,让医疗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激发整个中药行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