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早筛早诊,守护泌尿健康

——专家详解泌尿系统肿瘤防治

2025年04月22日16:56 来源:人民网

2025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扩大癌症防控科普宣传,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人民健康开展“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系列肿瘤防治科普,邀请金山茶花计划专家做客人民好医生,围绕肿瘤防治进行系列科普,助力形成加强肿瘤防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泌尿肿瘤具有早期症状隐匿的特点,易被忽视。在近期“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访谈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史本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守臻围绕泌尿肿瘤的防治策略进行了深度解读,强调早筛早诊、综合诊疗及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为公众提供了科学指导。

发病率攀升与高危因素:生活方式与遗传需并重

史本康在访谈中说:“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泌尿肿瘤发病率与经济水平呈现正相关,东部沿海地区尤为明显”。泌尿系统肿瘤的高危人群存在以下特征:老年男性、有家族遗传史、长期吸烟者及接触化学污染物者。

吸烟被明确证实与肾癌、膀胱癌密切相关;而长期饮用含重金属或化学污染水源、将碳酸饮料替代饮水等不良习惯,也可能诱发泌尿肿瘤。尽管个体差异存在,但远离烟酒、保持健康饮水和排尿习惯是预防的关键。

隐匿性症状与早期筛查:50岁后应重视专项检查

泌尿肿瘤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例如,前列腺癌早期常与前列腺增生症状混淆,患者仅表现为排尿困难或夜尿增多;而膀胱癌和肾癌早期可能仅有无痛性血尿,易被误诊为感染或结石。两位专家建议普通人群应从50岁起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45岁。

前列腺癌:推荐定期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结合磁共振和穿刺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膀胱癌与肾癌:B超和尿常规是初级筛查手段,发现异常后需进一步通过膀胱镜、CT或基因检测确诊。

史本康特别提到,液体活检等无创技术正逐步应用于临床,未来有望实现更便捷的早期诊断。

诊疗技术革新:精准治疗与机器人手术显优势

在治疗领域,靶向药物、免疫疗法及机器人手术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新希望。陈守臻详细介绍了针对不同肿瘤的分子特征,基因检测如何指导精准用药。例如,前列腺癌患者若检出BRCA基因突变,可联用PARP抑制剂;膀胱癌患者若存在HER2高表达,则适用抗体偶联药物(ADC)。此外,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但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内分泌状态以防副作用。

外科技术方面,史本康详述了机器人手术如何实现更精准的肿瘤切除与功能保留。例如,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机器人辅助可最大程度保护控尿和性功能;复杂肾癌手术也能通过微创技术保留健康肾组织,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多学科协作与基层同质化:提升整体诊疗水平

面对复杂病例,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至关重要。陈守臻举例,转移性前列腺癌需影像科、病理科、肿瘤内科和放疗科协同制定方案,结合手术、放疗、药物等综合手段控制病情。

史本康补充到,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为基层医院提供了规范化诊疗框架。作为头部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通过学术交流、基层帮扶、线上会诊等方式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实现“诊疗同质化”。

(责编:曹淼、李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