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点通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就是癌?
陈子源
今年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早期诊断是治愈肿瘤的关键。肿瘤标志物检查有益于早期发现肿瘤迹象,帮助医生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疗效。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一定代表得了恶性肿瘤?为此,人民网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袁瑛。
袁瑛介绍,肿瘤标志物,具体指的是在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这些物质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能提示某些肿瘤的存在。虽然肿瘤标志物一般不用于普通人群筛查,但对于高危人群的普查很有意义,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肝硬化、大量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肿瘤发生率较高,最好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此外,对于肿瘤患者还可以用于检测肿瘤复发。
“健康人的肿瘤标志物一般是正常的,但不是所有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情况下都提示恶性肿瘤,健康人的生理变化、部分良性疾病的病人,也有可能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情况。”袁瑛解释,肿瘤标志物在体检中主要用于筛查和提示风险,其异常提示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而非直接诊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家族史以及影像学检查(如CT、超声等),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恶性肿瘤。
袁瑛提示,即便肿瘤标志物正常,也不代表安然无恙,得了癌症的人也完全可以肿瘤标志物正常。肿瘤标志物定期、持续的动态监测是它最重要的价值,标志物有变化,可能人体内也出现一定的变化。面对异常的检查结果,应根据建议找专业医生进一步评估和检查,切勿自行查找网络信息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