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堵点,就医路更加顺畅
张佳星
8月10日,在2022世界5G大会展厅里,参观者在体验5G网络支持下的5G远程医疗设备。新华社记者 张涛摄
几年没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蒋女士,发现自己来之前的担心有点多余了。她仍记得当年有一次来就诊时,被早高峰时排队停车的景象吓了一跳:停车场入口车辆横着、竖着、斜着挤在一起,就诊患者的车辆即使排到停车场入口,也可能会被告知没车位,出一辆才能进一辆。
而这次,她惊喜地发现一切都很顺利,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停好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位于北京市的核心区,患者停车是个老大难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说,国务院在《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新文化,根本内涵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让病人满意”。
为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北京市政府和西城区政府的支持下,把员工停车位从院区内转移到附近社会停车场,把院区停车位留给患者。
近些年,通过扩建停车场、协调社会停车场等方式,各大医院的停车“瓶颈”得到了明显改善,“看病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这十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破解的十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表示,以药补医的旧体制得到历史性全面破除,“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得到持续推进,我国90%的家庭15分钟内就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增加到685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7.7%。
医共体助高质量资源下沉
一旦发生中风,患者能不能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得到救治极为重要。村干部小刘仍记得,几年前一位老人因为住在村里导致抢救不及时,造成半身瘫痪,生命的最后几年只能在床上度过。
而现在,乡镇卫生院接诊的患者,从上报危急到转入县医院开始治疗,仅用时47分钟。曾在河南省周口市任职的河南省安阳市委常委刘胜利对周口市搭建的“绿色通道”记忆犹新——一键呼叫、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在患者来到医院的路上,术前相关检查就已经做好,病人一到立马手术。刘胜利说:“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完成信息对接,保证了救治的黄金时间。如2021年,周口市代管的项城县医院,就挽救了41名心梗患者的生命,避免了53名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发生。”
信息系统串起“绿色通道”,而将抢救设备、医护人员串联起来的,是建设已见成效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
自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以来,各地改变了以往医疗卫生共同体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有的县域把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整合成一个独立法人的医疗集团,有的通过信息化支撑工程统筹联动,有的把乡镇卫生院考核结果与包干经费、院长年薪、财政补助挂钩……
在山西,县域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被整合成一个独立法人的医疗集团,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一体化的格局下,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能够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双向转诊通道更通畅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转诊至上级医院也十分便捷。
在浙江,数字技术将医疗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实打实满足群众需求。通过“数字医共体建设”,宁波市鄞州区的群众可以不出社区看名医,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也能互认共享,并提供药品配送到家、上门护理等服务。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司司长聂春雷解释,“利益共同体”是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核心。以医保基金为例,其支付不再以各县医院为单独主体,而是医疗卫生共同体内部医疗机构共同收益的重要来源,与每个医疗卫生共同体的参与单位都有关。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使出合力,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拉近了那些远在乡间、留守村镇的患者与高质量医疗资源的距离,对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系统“重塑”让高端的医疗技术能触达远疆、服务基层。
“互联网+”拓展诊疗范围
请女儿帮忙在手机App上挂完号没多久,患者孙阿姨的手机上就收到了具体到时间段的就诊提醒短信。孙阿姨说:“下午的号就下午去,再也不用一大早去排队挂号了。”
过去,看病曾经存在“三长一短”的问题:想在大医院看病的人多,自然排队的人也多,导致挂号付费时间长、候诊时间长、检查预约时间长,而看病人过多,医生看诊时间则只能缩短。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成为破解这个老问题的重要手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全国各级医院普遍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分时段预约就诊、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优化改造就医流程,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零等待”成为提高诊疗效率的标志。
在上海,通过应用精准预约服务,三级医院平均候诊排队时间低于30分钟;通过智能预问诊系统,患者在候诊时就可以向医生汇报自己的情况,帮助医生尽快了解病情,进入实质诊疗阶段,初步实现了“候诊即就诊”。
在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分诊准确率达到97%,患者采纳自动分诊意见的比例达到74%,有效提高了诊疗效率。
在浙江,通过提供自助结算、诊间结算、移动终端结算等智慧结算方式,门诊智慧结算率达79.1%。
而对于那些不能去医院就医的患者,手机端问诊、互联网医疗成为他们的福音。只需拿出手机就能直接求医问药。“互联网+”不仅让群众享受到高效的医疗服务,也创新了医疗服务模式,让就医咨询触手可及。
“互联网诊疗扩展了诊疗范围,把诊疗从医院内扩展到医院外,从医疗诊治扩展到健康管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说,通过视频诊疗、图文问诊、远程会诊、药品快递到家等,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一站式解决求医问药问题。
网络平台助力跨省结算
“公公、婆婆可以踏实住在北京,他们在北京看病也可以用医保了。”要了二胎的小陈告诉记者,以前老人有个头疼脑热不爱在北京看病,是因为他们的医保是老家的,在北京用不了,如果生了重病还得专门回老家看病。现在不仅手术费可以跨省结算,普通门诊也可以直接结算了。
随着我国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因帮子女照顾孩子而需要异地就医的老人不在少数,他们跨省看病就医的医保报销通道急需打通。
6月30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明确跨省异地长期居住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的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可以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根据新规,不管是住院还是普通门诊,或者门诊慢特病的费用,都可以享受跨省直接结算政策,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基金支付政策,以及“先备案、选定点、持码卡就医”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流程。
医保的参保人在跨省异地就医前,通过手机App、小程序就能备案,也可以线下办理。备案后,参保人可以在备案地开通的所有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享受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门诊就医可以到定点医药机构,只需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就可以享受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在全面实现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所有统筹地区实现了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和异地就医备案跨省通办,全国一半统筹地区启动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异地结算不仅方便了群众在外就医,其搭建起的国家信息平台也精简了医疗机构结算工作,提高了异地患者医保费用结算效率。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24.67万家,基本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的目标,全国累计直接结算3772.21万人次,基金支付2019.76亿元,解决了很多异地患者的医保报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