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别拿涉疫者隐私不当回事

时本

2021年01月22日08:27 来源:健康报

近日,北京市大兴区出现两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此后,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两人的活动轨迹信息。但随后,疑似这2名确诊病例的隐私信息就在一些微信群和朋友圈内被广泛传播。所传隐私信息中,不仅包括两人的全名、籍贯、亲属关系,还具体到门牌号和工作单位等。

个人隐私保护什么时候都重要,但疫情期间尤为重要。在平时,身份证号、手机号、住址等个人敏感信息遭泄露,可能会让当事人如坐针毡,担心生活被打扰、财产遭受损失等。在防疫的特殊时期,确诊病例或感染者的个人隐私一旦泄露,除了存在上述风险外,当事人还可能遭受歧视甚至攻击。

抗疫期间,已发生多起涉疫个人隐私遭泄露事件。去年12月,成都确诊女孩被网暴,近期石家庄周姓确诊女子的真实姓名、微信朋友圈信息被曝光,以及这次大兴两名确诊者的详细信息被泄露,都是典型的例子。至于医疗机构泄密事件的发生,更警示医院和医务人员对于涉疫隐私的管理能力、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涉疫信息在流调、统计、上报和公布过程中,会经多道手续、多位工作人员,每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隐私泄露。同时,有些人一旦得知附近出现确诊病例,就想深挖其信息,以便评估个人和家人的感染风险,这样极易将获得的信息传播、扩散,导致确诊者或密接者个人隐私广泛泄露。

保护涉疫隐私,或可根据泄密原因,进行分类处置。对于民众正当的知情需求,要通过及时且尽量详细的信息发布来满足。对于工作人员泄露流调信息等事件,除了要强化约束和违规惩治,让他们知晓泄露信息的严重后果外,还需建立更加完善的防泄露制度,让信息保护不只依赖于个人自觉,而是有制度把关。对于刻意炒作和恶意泄密,则需依法严肃处理。

无论确诊者还是密接者,将涉疫个人信息全部如实提供给防疫工作者,皆出于对防疫工作的信任与支持。如果这份信任因为隐私泄露而被破坏,可能导致一些确诊者或密接者故意隐瞒信息,进而导致疫情扩散。因此,希望不论是负责病例信息流调、统计和上报的工作人员,还是知晓病例更多详细信息的邻居、同事或朋友,都能自觉保护他人隐私,别让无心之举害人害己。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