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护理“遍地开花”融入基层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改进和创新,我院骨科在创伤骨科护理技术(封闭式骨牵引针孔护理技术、骨折患者搬运技术、特殊治疗体位护理技术、肢体血运监测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并研发了专业护理用具,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医疗资源紧张和住院时间短,为保证术后转诊到一、二级医院的骨科患者接受与三级医院同等水平的骨科护理。本团队在申康发展中心的支持下,旨在将创伤骨科护理技术(四项技术)在上海市八家合作医院进行培训和推广。
1.四项技术
1.1 封闭式骨牵引针孔护理技术:骨折患者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是骨牵引,而牵引术后的针孔易发生针孔感染和周围皮肤湿疹等并发症。我院学者胡三莲对国内外骨牵引针孔护理方法进行一系列研究,形成了封闭式针孔护理技术,在我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在全国骨科护理学界交流推广,得到护理同仁的认可。
具体操作方法:①消毒:75%乙醇棉球消毒骨牵引针孔周围皮肤,清除局部血迹,再用安尔碘棉签消毒靠近皮肤端的克氏针。②无菌敷贴封闭针孔:用无菌开口敷贴封闭针孔。③更换无菌敷贴:牵引术后1-3天Qd更换,第6天更换敷贴1次,以后每周更换无菌敷贴1次。保持针孔局部的干燥、整洁。
1.2 骨折患者搬运技术:正确的搬运动作可避免骨折端错位而继发二次损伤和剧烈疼痛,影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我院护理团队研发骨科患者的搬运用具,转化应用于临床,研制了一种翻身搬运单(专利申请号:2016203381796),制定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1.3 特殊治疗体位护理技术:本团队专门研制了用于断肢再植和手指缺失再造术后患者、上肢外伤后腹股沟带蒂皮瓣患者、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患者等特殊治疗体位应用的体位垫,并制定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1.4 肢体血运监测技术:四肢严重创伤患者,需监测肢体血液循环指标,如皮肤颜色、皮肤温度、组织张力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通过这些敏感指标来判断肢体血运情况。本团队设计和规范了血运观察指标的变化规律图表、研发了局部保温装置和研制了24小时持续动态皮肤温度监测仪,并制定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2 “四项技术”在八家医院推广应用
第一阶段:召开项目启动会,邀请两位院外护理专家、八家合作医院的项目负责人及本团队成员出席会议,会议阐述了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项目流程。
首先对八家合作医院的214名骨科护士进行四项技术培训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合作医院骨科护士对四项技术操作培训和掌握需求度均在90%以上,49.07%的护士认为全脱产培训时间为1周最符合临床工作模式。
第二阶段:四项技术在合作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由本团队成员对学员在临床应用四项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骨科护理技术教学指导和考评。八家合作医院共抽取97名护士作为培训对象,对97名护士分4批进行为期1周的全脱产四项技术的培训、实训和考核。
培训方式:①由护理专家以“创伤骨科护理技术操作手册”为教材,以临床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四项技术创新和标准化流程进行2天的集中课堂授课和小组讨论方式不断理解和掌握四项技术。
②技能培训:操作采用“示教→训练→回示教→考核”方式进行培训,护理专家对护士操作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指导,并评价其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改进。
③临床实训:第3-4天参加培训的护士到本院骨科病区进行临床实训。4组学员分别在修复重建外科(血运监测技术、体位护理技术)、创伤外科三病区(骨牵引护理技术)、创伤外科二病区(下肢骨折搬运技术)及脊柱外科(脊柱骨折搬运技术)进行临床实训。在临床实训中由护士长及临床教学干事进行“一对一”的带教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四项技术操作的同质化培训效果。
④效果评价:第5天对参加培训的护士进行四项技术的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理论和操作成绩都显著提高,操作能力提升更为明显(平均成绩94.37±2.04)。同时组织参加本次培训的护士进行心得交流,他们对培训内容、授课质量、培训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的满意度较高。
第三阶段:“四项技术”在八家合作医院推广应用
(1)97名培训后考核合格的护士返回原单位对未参加脱产1周学习的骨科护士进行四项技术的理论和操作培训,并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应用。
(2)本团队成员分4组到合作的八家医院对四项技术培训和应用情况进行现场督导。共抽查八家医院64名骨科护士进行四项技术的理论考试;抽查42名骨科护士进行操作考试。
(3)在八家基层合作医院分别召开了四项技术推广应用的经验总结会,骨科护士普遍认为:本团队制定四项技术操作流程简便实用,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4)召开项目总结会:合作医院负责人、护士代表及本团队成员一致认可本项目对骨科护理内容和技术质量提升的贡献,大家从不同角度发表意见和建议:①今后将所有骨科专科护理技术形成全面系统化的培训模式,提升专科护理能力;②未来建立分级的骨科护理培训基地,由上至下提升骨科护理质量和水平。
第四阶段:后期质量追踪与随访
为实现“四项技术”在八家合作医院的同质化管理,本团队成员在项目后期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调查培训护士运用“四项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专业性的反馈效果。结果一致认为,创伤骨科护理技术模式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供稿 案例号:293103724?)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