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医联体框架下日间手术信息化管理实践
日间手术具有科学诊疗急慢分治、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的明显优势,是一项符合医疗发展需求的新型诊疗模式。
我院2013年开展日间手术,建立东北首家独立日间病房,构建了完善的日间手术管理体系,开启集中收治和分散收治并行的日间模式,现已有101种术式纳入了日间手术目录,包括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等复杂手术,目前日间手术三、四级手术占比已经超过了50%,24小时出院率达80%以上。目前全院每年完成日间手术病例1万台以上,占全院住院择期手术的17.5%。日间手术可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以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为例,传统住院手术需3-5天出院,平均费用为18000元,而实行预约制的日间手术后,其住院时长仅为24小时,平均费用下降到一万元左右,大幅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时间压力,且加速床位使用周转率,降低平均住院日。2018年我院多次与医保部门沟通协调,突破日间手术支付瓶颈,实行门诊检查纳入医保报销政策,提高患者手术接受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2018年我院已加入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成为会员单位,同年我院牵头成立东北首个研究型医院日间手术专业委员会,委员260人,覆盖省内全部地区,参与制定我省日间手术管理规范,制定日间手术指南并在全省推广。我院日间手术致力于探索和实践日间+信息化+医联体联合模式。
1.日间+信息化:保障日间手术患者就医质量安全是开展日间手术的重中之重,打造日间手术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是优化日间手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以往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来看,患者集中度高,周转快,导致医护人员工作流程繁琐工作量巨大,我院自主设计独立预约信息化系统可规范日间手术预约、入院、评估、手术及出院康复保障,完成出院随访,远程会诊,为日间手术的开展的质量安全搭建信息平台依托,并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利。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家庭康复为主,这无论对患者和医生都有更高要求,才能保证日间手术质量和安全,参照国际、国内日间手术的规范,我院制定准入制度、评估机制及管理制度,制定医师准入制度,患者准入制度及术种准入制度,制定患者准入评估表及离院评估表。首先医师准入实行主刀医生负责制,需主治以上高年资医师主刀,并具有成熟手术经验,麻醉医师需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患者准入制度需严格执行术前评估,麻醉、手术指征均合格后方可预约手术,如全身情况不稳定的ASA三级或四级患者,估计术中失血多和手术较大的患者,因潜在或并存的疾病可能导致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患者离院后24h无成人陪护者等均不适合日间手术。
2.日间+医联体:联动社区,突破‘空间’限制,成立有效辐射的医院-社区医护一体化协作网,建立出院追踪随访制度,根据病情由预约中心人员分别在出院后第1天,第3天和第21天(病种不同略有调整)进行电话随访,并逐步设立微信群、信息端短信推送等形式在线沟通,并在2019年开始结合人工智能随访,分类统计患者康复需求,实现医患双向交流模式;对于部分有康复需求的患者可转入社区医院继续治疗,利用远程会诊平台进行查房会诊,并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培训项目,保证日间手术患者医疗质量安全和医疗安全的连续性。开通医联体框架下术后延续性服务,科学实施急慢分治,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为载体,日间手术为突破口,以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为依托,利用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手段,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和纵向流动,加强日间手术患者出院后宣教和追踪随访,保障医疗服务连续性,同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通日间手术上下转诊绿色通道,保证患者康复安全,大大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构建日间手术医联体转承信息网,基层单位适宜推广,通过学习交流,使从事相关专业人员了解日间手术安全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的有效性,以及日间手术相关发展状况,以此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重新分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供稿 案例号:253102671)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