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英
一、朱英简介
朱英,女,1965年5月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中西医结合肝病中心主任、大连医科大学感染病学教研室主任。大连市新冠肺炎防控一线医务人员。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8月“国家住培优秀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终末期肝病(肝硬化、肝衰竭、肝癌)人工肝治疗、腹水浓缩超滤回输;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防治及干细胞移植研究;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发热待查、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研究等。
带领学科历经15年历程,获得荣誉和地位:全国脂肪肝规范诊疗中心,辽宁省感染病学重点专科,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肝病重点专科,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联合中心及临床诊疗协作单位。辽宁省临床医学内科学暨辽宁省中西医结合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大连市感染性疾病质控中心。
二、临床及科研工作经历
从事感染性疾病及肝脏疾病临床诊疗研究工作30年。2002年师从我国首位中医“杰青”,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刘平教授,开展肝硬化干细胞移植研究。2013年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梅奥医疗中心学习,为进一步肝病临床研究建立了合作平台。2005年至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了中西医结合肝病中心,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的干细胞研究。2018年师承全国名老中医白长川老先生,在中西医结合肝病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优秀的业绩。
三.学术业绩
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3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加上海十三五科技重大项目1项。获得省市科技奖项4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SCI文章15篇,累计影响因子37.273.最高影响因子达6.125。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文章19篇。
编审专家: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编委(2018年)。2018年版《肝衰竭防治指南》编审专家。《临床肝胆病学》杂志评审专家。《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审稿专家。《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审稿专家。
出版书籍:参编《内科疾病理论与临床实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医临床辨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感染病临床诊疗方案与院内感染管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社会兼职:兼任国家及省市肝病及感染病学会工作。主要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抗生素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感染性疾病专业质量控制中心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医学会传染病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四.荣誉称号
2020年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2007-2009年,连续三年获得“大连市疾病控制工作先进个人”。“大连市感染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大连市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先进个人”。2008-2012年获得“大连医科大学先进个人”。2014-2019年连续获得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教师”、“优秀管理者”、“医疗质量安全先进个人“、“临床新技术应用奖”、“科技成果奖”、“学科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学科建设工作突出贡献奖”等奖项。
五、新冠后疫情时代感染学科发展的思考
1.传染病向感染病学转型是必然趋势:传染病学是个古老的学科,纵贯人类发展历史,人们在与传染病的不断斗争中进步和传承下来。随着人类生活和医学的不断进步,古老传染病的不断灭绝,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尤其是耐药菌、院内感染的出现,使传染病学科逐渐向感染病学转型,赋予该学科更为广泛的领域和使命。
2、感染病学的前景:感染病学科的建立,实际上是提出了“大感染”的理念,感染包括传染。感染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而传染是病原微生物由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个体而致病。感染的概念也诠释了人体与自然界微生物共生存的生态平衡,任何打破了这个平衡势必导致感染。目前包括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的耐药,如多重耐药、泛耐药、耐碳氢酶烯类肠杆菌等等;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等;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疑难疾病多学科诊治等等。
3、感染学科建设刻不容缓:亟需解决长期以来的人才队伍缺乏问题。目前新冠肺炎排查工作持续进行中,根据国际形势来看,在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情况下,只是通过阻断传播途径防控新冠病毒传染,病毒的清除难以彻底解决,发热门诊的排查工作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迫切需要调整学科模式,放眼将来,重视该学科作用,重视该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从学科定位发展、平台建设、人才稳定等几个方面,从医院层面切实关心建设该学科。
4、将传染病防控做为各学科常态任务。传染病将永远与人类并存。流感大流行的基本趋势是每5年小流行、每10年大流行。应培养全院医务人员常态传染病防控意识,以感染科为临床培训基地所有临床医生必须轮转感染科,在大疫情到来时,抽调全院医护人员轮转感染科,将传染病做为共同的专业进行工作。这样既避免了感染科不需配备大量闲置人员、减轻医院人员成本负担,也避免了人才难以引进和人才资源浪费等问题。
六、朱英主任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带领学科做出重要贡献。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奋斗,使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1、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设立了建立高层次、高水平、高平台的学科发展定位和方向。设定感染学科建设三个五年规划。2006-2010建立医教研学科平台,2011-2015学科梯队建设,2016-2020跻身省市重点专科。科室人员多次获得大连市疾病控制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感染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先进个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教师”、“医疗质量安全先进个人及先进科室”。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工作先进个人”中西医结合肝病中心获国家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特别贡献奖。学科连续5年获得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进科室,于2019年获得医院银牌科室。
2、提升医疗技术能力。
以申请医疗新技术为临床医疗工作发展的重点,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多年来申请获批我院新技术多项,并通过伦理证明。人工肝治疗肝衰竭、腹水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肝脏弹性检测定量诊断肝脏纤维化和脂肪肝,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等,多次获得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新技术应用奖”。与国内外同专业学科定期交流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定期探讨感染和肝病前沿和进展,促进我们学科不断发展和壮大。
3、改善医疗服务模式
带领学科开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中西医结合肝病中心公众号,上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建立基层贫困地区帮扶诊疗工作,开展对大连周边地区社区进行定期义诊。与贵州省六盘水市建立帮扶关系,建立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设立中西医结合肝病博士培养基地,定期联合举办学术交流会,带动学科发展联合申报科研课题等。
3、促进专科发展
经过17年的不懈努力,在大连医科大学及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鼎力支持下,感染病学科不断进步和壮大,成立了大连医科大学感染病学教研室,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和肝病中心。跻身:辽宁省传染病重点专科、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肝病重点专科。大连市感染性疾病质控中心。承担重要社会兼职:辽宁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候任主委、大连市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候任主委。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建立“临床诊疗协作基地”暨“联合研究中心”,共同申报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开展中医药防控肝癌的临床多中心研究。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学组领导下,挂牌“全国脂肪肝规范诊疗中心”,积极推进脂肪肝的多学科诊疗预防工作,开展全国脂肪肝多中心诊断治疗研究。
朱英主任带领学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奋斗,使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使得我们学科连续5年获得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进科室,于2019年获得医院银牌科室。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防控中,首当其冲、不辱使命、领医务团队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排查救治新冠确诊疑似病例,做到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漏诊、医疗护理“零”差错事故。直至目前后疫情时期,我们团队仍然积极贯彻国家卫健委要求,仍然工作在发热门诊排查哨点,仍然身穿防护服,认真严格的执行发热排查任务,共排查4000多人次。2020.5.1朱英教授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8月获“国家住培优秀指导教师”。2020.9.27我们学科荣获中国医师协会、白求恩研究会颁发的“人文爱心科室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稿 案例号:263101434)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