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心健康公益行动”系列访谈

心梗发作有何预兆?专家教你识别与梗后急救

2020年12月17日14:55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梗死,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死亡。心肌梗死诱发因素有多种,加班熬夜、抽烟酗酒、过度疲劳和血压血脂血糖未合理控制等危险因素对身体多方面的危害,导致心梗趋于年轻化。

为培养全民保养心脏的健康意识,普及全民心肌梗死预防知识推动疾病预防关口前移,由中国医师协会、人民网和天士力共同发起的“心健康公益行动”邀请多位专家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开展系列科普访谈,内容包括长期熬夜危害、心梗防治、冬季心梗预防与心肺复苏术等4大主题,旨在宣传普及社会大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征兆识别、救治科普知识。

长期熬夜伤身伤心 身体“信号”提醒就医

天津医科大学心内科科主任杨清表示,长期加班熬夜导致体内的内环境和激素产生变化,心血管病基础患者长期熬夜危害更重,如有冠心病基础,有可能会诱发斑块破裂、急性心梗。

杨清提醒,第一,熬夜后出现头晕、头痛症状,应及时关注血压指数;第二,高血压患者熬夜后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关注熬夜所导致的血压升高幅度,并及时就诊;第三,出现胸闷、胸痛,或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疼痛并伴随胸部紧缩感,超过15-20分钟仍不好转,需高度警惕;第四,熬夜后出现视物旋转、重影、言语不清、肢体运动或者感觉的障碍,有可能身体提示脑血管出问题。出现以上情况,需及时就医。

多因素诱发心梗 老年心梗特点突出

天津市胸科医院内科行政副主任兼心导管室主任、心内二科CCU病区科主任刘寅表示,由于现今社会节奏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不良生活习惯伴随着暴饮暴食、饮酒、抽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控制不足等原因,心血管病趋于年轻化。

刘寅提醒,老年人的心肌梗死特点主要为憋气、气短等。由于老年人活动耐量较低,心梗发作症状常被其他症状掩盖,约三分之一老年心梗患者发作时无明显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长期伴有糖尿病的老年心梗患者疼痛表现不明显,多以憋气甚至心功能不全等表现体现。

时间就是心肌 心肌就是生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聂绍平提出,每日6点至12点由于心梗高发被称为“魔鬼时段”,主要原因是,患者醒来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压状态比较高;第二,血管容易痉挛,血液粘滞度变化;

“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聂绍平提到,患者梗死后最好的治疗手段是及时就医,到有条件的三甲医院做急诊介入治疗开通血管。如在偏远地区,两小时内抵达不了大医院,也可使用溶栓药物,建议溶开后也要做急诊介入治疗。家属、患者应把就诊时间缩短,患者梗死后,家属应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让患者尽快手术得到救治。

急性心梗 特殊人群急救操作各不同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董士民表示,实施心肺复苏时要注意环境安全、保持患者头部无大幅度动作和并发症的产生。

救治儿童人群可采用15:2方法,连续按压15次,人工呼吸2次。溺水儿童急救操作步骤为,先吹2口气,随后采用不间断的心脏按压进行处理。触电儿童,也可采取15:2方法,或持续的心脏按压。除儿童和老年人都会出现的心源性心脏骤停外,还会出现异物窒息导致的心脏骤停,应在采取海姆立克法接触窒息异物后,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婴儿心脏骤停,可采用两指不间断按压胸部。婴儿的窒息多为异物窒息,可翻转婴儿使其脸部朝下低于屁股,拍打背部使异物涌出,随后采取人工呼吸。为婴儿人口呼吸时,要掌握力度,吹气量不宜过大。

突然的天气变化易导致患者血管收缩,形成血栓堵住血管,进而诱发心梗。专家提醒,在冬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规避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作息与饮食习惯。患者一旦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和不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