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一站式全流程管理  打造糖尿病逆转行业标准

2020年11月14日08:35 来源:广州日报

联合国糖尿病日专题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12.8%,平均10个人里就有1个是糖尿病。记者了解到,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广东生科慢性病健康管理研究院、广东省糖胖病逆转研究所已经成功探索出2 型糖尿病患者一站式全流程管理(AIOS)健康管理模式。据介绍,中早期糖尿病患者经过 AIOS 模式管理 3 个月后,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代替药物治疗,可实现停药且血糖达标的状态。截至目前,团队已成功逆转约2000例糖尿病患者。昨日,广东生科慢性病健康管理研究院、广东省糖胖病逆转研究所的核心专家团队向记者解读了防控和逆转糖尿病的“密码”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中山一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廖志红:

糖尿病防控需要“多师共管”

“糖尿病防治,更多功夫在院外,光靠吃药肯定是不行的,在院外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第一位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廖志红主任医师说。

廖志红从事糖尿病临床工作已有三十多年。她表示,我国的糖尿病知晓率不算很高,一方面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糖尿病,另一方面则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糖尿病,这是因为2型糖尿病的症状很多时候不太显著,患者不会注意到有异常,等到有明显的口干、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时,血糖已经比较高了。因此,一般人在生活中要密切留意身体的各种“信号”和线索。假如出现尿频、身体突然瘦削、容易疲乏、皮肤感染一直好不了、手臂发麻以及女性的外阴瘙痒等症状时,就要格外留意。

廖志红建议,市民至少一年要体检一次,掌握自己的血糖信息。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水平是5.6mmol/L以下,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就很可能是糖尿病,5.6-7mmol/L之间需要做糖耐量测试,如果吃了75克无水葡萄糖之后两个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mmol/L,那就是糖尿病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出现明显的糖尿病征兆后才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甚至有些人得了中风、心肌梗塞、视力下降,才发现是得了糖尿病。而很多人都没去过医院查血糖、血脂,对自己的这些健康信息一无所知,这是一大潜在的风险。实际上,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异常,就应该到专门的机构进行糖尿病健康管理,避免发展成严重糖尿病。

廖志红表示,逆转糖尿病,药物治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日常的生活方式,患者的自我管理始终是第一位的。有些患者一边吃降糖药,一边却抵挡不住美食诱惑,身边又无人监督,依从性差,结果降糖药吃了很长时间血糖却不见下降。“不要指望每天吃药就能把糖尿病治好,除了定时服药,还要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院外管理,才有可能实现逆转。”

在糖尿病管理方面,需要全流程管理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医师、营养师、运动和健康管理师等各方联合的“多师共管”体系是理想状态。廖志红表示,糖尿病管理不仅需要专业度高,更需要多学科、多中心协同才能保证安全并获得理想的效果。有了这些专业机构的管理协同,患者的依从性会好很多。她认为患者自己做血糖管理是最有效的,因为这个管理是长期性的,学会糖尿病管理方法,做好血糖监测;而专门的慢病管理机构,会提供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帮助、督促患者自我管理,比如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要科学的、个体化的适量运动,很多人并不懂得科学运动、科学膳食,专业的机构则会提供优质的帮助。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主任谭荣韶:

全流程管理3个月后可停药且血糖达标

广东省糖胖病逆转研究所、广东(深圳)生科慢性病健康管理研究院核心专家,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谭荣韶教授从事营养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研究已有20年。去年以来,由谭荣韶教授和广东生科付承彬团队历时一年针对一站式全流程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进行了系统研究,科研成果今年8月以《一站式全流程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停降糖药并血糖达标的观察性研究》为题发表在国家核心科技期刊《中国典型病例》上。

研究中,谭荣韶对148例40 岁以上、70岁以下使用口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站式全流程管理(AIOS)模式健康管理。

据介绍,该模式是在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模式基础上,提出“个性化营养”“个性化运动”“心理疏导”“血糖监测”“药物干预”5个环节的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并把健康教育贯穿在以上5个环节中进行,结合互联网工具如远程血糖无线监护系统、微信群和院外一对一每日跟踪强化管理、每周一次多学科团队(专科门诊医师、普通门诊医师、注册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医师、运动指导师等)管理的一站式全流程管理模式。

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空腹胰岛素、HOMA-IS数在采用AIOS模式管理3个月前后发生显著变化。以停用降糖药至少2个月后HbA1C<6.5%作为停降糖药并血糖达标标准,52.7%的患者经过该模式管理后实现停降糖药并血糖达标。

“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生活方式管理,可以逆转糖尿病,改变了以往对于糖尿病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病的观点,而且逆转后停药,给糖尿病防治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谭荣韶说,内脏脂肪增加是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他告诉记者,AIOS 模式管理 3个月后患者的BMI、内脂等级和体脂肪率明显下降,其中内脏脂等级由11.7%下将至约9.2%。如中早期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患者经过 AIOS 模式管理3个月后,通过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代替药物治疗,可实现停药且血糖达标的状态。相比传统药物治疗,AIOS模式是一个可靠的糖尿病管理模式。

谭荣韶表示,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后很绝望,认为这是无法治愈的疾病,这辈子都要每天服药。其实只要生活方式转变过来,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专业机构的规范治疗,糖尿病完全是可以逆转的。

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刘华章:

糖尿病防治80%要靠患者院外管理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管理专家、主任医师刘华章表示,像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发挥的作用只占20%,80%要靠患者自我管理或专业机构强化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慢性病防治至关重要,实际上,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不仅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还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通过系统的干预和管理,完全可以实现停药。

如今,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以糖尿病为例,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1.298亿人,据估算,中国花费在糖尿病相关的健康支出约为1090亿美元。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并给中国医疗体系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陈冯富珍曾说过,21世纪全人类最大的健康危机之一就是肥胖和糖尿病,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刘华章说。

刘华章从事慢性病研究数十年,是慢病防治领域的资深专家。他说,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单用药物,治疗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或者说很难得到控制。“2018年我们曾做过调查,糖尿病的控制率是23%,高血压的控制率是19%,必须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生活方式是病因,光用药,不把病因去掉,效果自然差。”国内大庆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发现,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糖耐量异常者,93%会发生糖尿病,而经过6年生活方式干预的糖耐量异常者,糖尿病发生率只有43%。

刘华章表示,还有一个影响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因素是公众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不高,像广州居民的糖尿病知晓率是45%,全国的数据更低;而患者中只有42%接受了治疗。刘华章说,由于多数人对糖尿病不了解,所以我们的健康中国行动,其中第一大行动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刘华章认为,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糖尿病的全流程专业管理非常重要,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主动、强化的标准化治疗和管理方案,弥补糖尿病管理的不足,在国内糖尿病治疗和管理也是一大创新。

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剑虹:

糖尿病逆转呼唤“运动处方”

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剑虹表示,除了数量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外,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处于“糖前期”,这些人在将来极有可能进展为糖尿病。在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有开展专门针对“糖前期”的健康管理项目,为期3个月,有专业教练指导“糖前期”人群进行饮食和运动调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患者通过这个健康管理项目成功实现血糖逆转。

“患者不吃药,我们只是对他们的生活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进行科学干预,教他们每天怎么吃,怎么科学锻炼,3个月后,他们的血糖就恢复到正常了。”刘剑虹边说边翻开自己的手机,里面有很多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管理群。患者每顿饭吃什么,都要在群里晒图,每天都有教练带着这些患者做训练。

刘剑虹说,“五驾马车”理论是控制糖尿病病情进展的基本理论,只有 “院内+院外+互联网”模式,才能驾驭好这5架马车,从根本上控制糖尿病病因及并发症的发生。

刘剑虹表示,要控制糖尿病,除了在院内科学用药,还需要在院外进行健康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后者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前者。就像我们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个糖尿病患者一边胡吃海喝又不运动,还能把血糖降下来的。”体力活动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运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控制。研究发现,累计150分钟/周的中等强度运动与患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相关。

但现状是有些医生对运动不熟悉,不太懂得开运动处方。刘剑虹说,实际上运动处方是有标准的,运动处方也是糖尿病防治中的一环。

在刘剑虹看来,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们都很忙,也没空整天盯着患者每天吃什么,或者教患者怎么运动,这些工作必须在院外,由专门懂这些的机构来做这些,这样可以作为公立医院治疗的一个有益补充,起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可以通过及时的跟踪和回访,让糖前患者不要进展成糖尿病患者,让早期糖尿病患者通过全流程跟踪管理实现血糖降低,进而停药。这就是院外管理的作用。” 刘剑虹说。

广东生科慢性病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付承彬:

一站式全流程管理 实现糖尿病逆转标准化

中山医科大学旅澳博士、广东省糖胖病逆转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糖胖病逆转联盟理事长,广东生科慢性病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付承彬专注营养与慢病关系十余年。他表示,糖尿病逆转,患者和医生的理解是不同的。在糖友眼中,血糖恢复正常,不打针不吃药,糖尿病就算逆转了;但在专业团队看来,逆转的标准截然不同。正常情况下,人体具备自我调控血糖的能力,保持血糖稳定;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因为人体对血糖的自我调控能力下降,就会出现餐后的高血糖和餐前的低血糖。

付承彬表示,糖尿病逆转,就是要让人体对血糖的自我调节能力恢复正常,从而达到停药或者减少用药。而糖尿病的本质是胰岛功能的衰退,以及胰岛功能的敏感度下降。

什么样的糖友可以逆转?付承彬说,一是糖尿病患病时间比较短或者糖尿病前期,剩余胰岛功能较好的患者;二是伴随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情况下,中早期糖尿病患者通过各种途径可大幅度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素活性;三是中后期的糖尿病患者。即便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受损很严重,也是可以参加全流程管理和逆转的,在内分泌专家指导下,通过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实现停药或减少用药,减轻并发症。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逆转呢?付承彬说,广东生科慢性病健康管理研究院汇集多学科、多中心专家,并参考美国哈佛大学加斯林糖尿病中心的经验,打造一站式全流程糖尿病管理“5+2”闭环模式——五驾马车:精准营养、科学运动、血糖监测、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以及两套系统的方案结合远程血糖无线监护系统、互联网+的模式,使院外个体化规范化综合干预方案的执行和监测不受地域限制,极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效果,并最终达到唤醒、修复或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实现糖尿病逆转。

糖尿病的逆转标准如何评估?付承彬说,国外同行的标准是,停药三个月之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就叫逆转;而广东生科提出一站式全流程管理,打造糖尿病逆转的行业标准,其核心内容是胰岛功能的恢复、胰岛素的活性增强或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参考指标为:1.BMI。2.内脏脂肪正常。3.第三个肝脏功能恢复。4.肌肉量恢复。5.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

付承彬表示,逆转不等于痊愈,病情逆转的糖友就好比修理过的汽车,虽然表面看上去跟新的一样,血糖正常,糖化达标,但如果进行胰岛功能检测,还会发现胰岛“受损”的痕迹,所以即便是逆转,也要进行严格的综合管理,将“终身吃药”变成“终身管理”,还要定期到医院做检查,随时监测。(记者 肖欢欢)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